很多人遇到烦恼或困难时,第一反应是问“为什么”。比如: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为什么会这么不幸”,或是问“事情到底是哪里出错了”等等。这些问题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很难帮助我们找到事情的解决方案。反而可能让我们陷入无休止的自责、焦虑甚至是无力感,最终停滞不前。
“为什么”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探究原因,而许多问题并不一定有明确的答案。比如,一个人遭遇了感情破裂,不断追问“为什么他要离开我”,其实可能根本得不到准确的答案,只会让自己陷入到消极情绪之中。类似的情况还有:“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好工作?”“为什么我的努力得不到回报?”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很复杂,也难以找到唯一的解释,而人的大脑却会不自觉地去归因,可能把责任全推给自己,或者陷入对环境的不满,最终让自己更加焦虑和无助。
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想解决问题,那么你应该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做”,多问自己“我能够做什么”。比如“我做哪些事情能够让自己感到开心”,“我做哪些事情能够挽回感情”。在你的行动过程中,也尽量不要问“为什么我做了这件事情还是不开心”,“为什么我做这了这件事情还是不能挽回感情”,“为什么我的努力没有效果”,你可以问“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我下一步还能够做什么”等等。这样才能让你保持前进的动力,找到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持续自问“为什么”的人,容易陷入过去的纠结和懊悔,而一个习惯问“怎么做”的人,则更容易向前看、寻找解决办法。当你将注意力从“原因”转向“行动”时,你的思维模式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你的情绪也会逐渐稳定下来,不再被焦虑和无助感束缚。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