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长生生物疫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仅舆论上炸开了锅,而且引起了国家药监局的重视。
网上流传了一个段子,各位亲邻,为了大家的安全,若您出门遛狗,请拴好狗绳,因为狗是真狗,疫苗未必是真疫苗。
看似搞笑的段子,背后隐藏了千千万万胆战心惊的家长,一想到自己孩子接种的疫苗可能是假疫苗!就跟定时炸弹一样悬在心头。
看着身边的父母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不知道该不该再次接种,如果接种,那怎么才能找到合格的疫苗呢?如果不接种,万一到时候传染了怎么办?
你可能会安慰他们一句:没关系的,政府会处理的,到时候再接种不就完了吗?
不仅那句话起不了一点作用,反而会惹来一阵怒吼“你又没有孩子,你懂什么?!”
这一吼,吼得你是哑口无言,又委屈。明明我抱着好心安慰你,你却不领情。
这个安慰别人却不奏效的情况是不是很常见?感觉面对哭啼啼的朋友,自己的安慰显得很无力,想把他从情绪里面拉出来,却左劝右劝,都拉不出来。
为什么说很多人到了心理咨询师跟头就愿意把自己的话匣子打开,袒露内心的想法呢。是因为咨询师做了大量的共情,共情是人们对另一个的经历感同身受,通常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并且能够接纳他有这样那样的情绪。一个人感觉对方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包容他的情绪和想法,自然而然就愿意诉说。
而陪伴共情这个过程,给予来访者的支持,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治愈。
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在安慰别人的时候,不是在共情接纳,而是在同情劝导。
“这种恐惧的情绪不好呀,想办法让父母从这种情绪走出来。”
“这哭的让我心烦意乱,说点什么让他不再哭了”
看,我们的出发点,都是排斥现有的情绪,恐惧让我们不舒服,我们拒绝。哭让我们难受,我们拒绝。好像把这种消极的情绪掩盖了,我们的日子就能快乐起来。让他破涕为笑,我们就成功了。
可是我们没有看到这种抗拒背后,是对这些情绪的不接纳,给人的感觉就是,你这种恐惧、愤怒、悲伤是不值得的,是不好的,与其说是安慰,不如说是批判。让人感觉你不是在安慰我,你是在指责我哭不应该,恐惧愤怒不应该。
自己安慰别人却被反吼一句,是不是也能理解。
可是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接受了别人的观点,我不能哭,我悲伤的情绪我压抑住,不接纳自己痛苦的情绪。
佛洛依德说:一个人失去之后,没有经历哀伤,就会进入抑郁。哀伤不是病理状态,因为哀伤没有让人感觉到低自尊,哀伤一段时间,情绪就自然会过去,也会走出来。如果不接纳情绪的,人就会自我攻击。
我为什么要懦弱,要哭。为什么素养不高,要生气。为什么胆子那么小,会害怕。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自我攻击的方式。
所以怎么才算安慰人呢?
接纳容许你所有的情绪,你可以呆在情绪里面,我不赶你走,也不拉你走,如果我能感同身受我就告诉你,如果我不能,我就静静地陪你呆一会。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