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在网上浏览资讯的人们会发现,在资讯下方的评论区里面,永远不缺乏一些大神网友的精彩回复,人们会留下自己对事件的不同看法和观点。甚至还会有互相攻击的内容。稍微自我觉察一下会发现,某些人的观点很容易引起我们的不舒服,它就像是有一股魔力一样,指使着你想要去回应些什么内容。除去大神们的精彩回复,你知道在评论区里面,为什么那么容易就会引起人们的“辩论”吗?
比如说在某一社会新闻的报道,某一体育资讯,或是某一明星的花边八卦,在一些热门的资讯文章下面,相信你也曾经因为看到别人的不同观点而有想“反击”的欲望。其实,很多时候,这不仅仅是观点不同的原因。
有一种描述叫做绝对化,合理化。前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爱屋及乌,非黑即白或是“被蒙蔽了双眼”。后者给人的感觉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狡辩,明明是存在的问题,但却被其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合理化,明明是错了的事情而不承认。这样的情况往往伴随着避重就轻,东问西答的内容。这也是令那些拥有不同观点的人感觉到不舒服的重要原因。而这样的留言内容,自然很容易引起人们那颗想要传播“正确观念”的心。
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些中立客观的想法与观点,或者是别人哪怕和自己的主要观点不同,但仍然留有说话余地,不把观点说死,那么别人也不会感觉到不舒服,不会纠缠着去“辩论”。这其中还有另一个原因,当某些人的观点描述过于绝对化的时候,而我们的观点又与其不同,那么,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是被无情地否定了,别人的观点里面带有否定我们的意味,我们肯定要为自己“辩解”,于是“辩论”就开始了。
一个有趣的心理活动是,哪怕我们自己的观点是中立客观的,我们也承认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也知道别人只是在发达TA的所感所想,但我们仍然会去和他们辩解。回忆一下,你是否见到过,或是自己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你同意了别人的观点,你也足够地中立客观,表达了这只是彼此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然而,你会习惯性地在理解对方的内容后面加上“但是”,“可是”,“不过”等单词,然后开始过渡到自己的观点内容上面来。同样的,别人也表示理解你的想法,然后开始过渡到TA自己的观点内容上面来。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就是各说各话。
其实,这样的来回辩论,表面上双方都说理解彼此,或许是真的理解彼此,这点不假。然而在那个当下,在这样纠缠的背后心理,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对方的认同。当别人说理解你之后,再来个“但是”或是“可是”,这样的单词相当于推翻了前面所说的“理解”,我们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理解。反之亦然,当你说理解别人之后,再推翻“理解”,再重审自己观点,别人也感受不到被理解。当我们理解别人之后,同时又不纠结于寻找对方对我们的认同,此时的“辩论”才能真正的停止下来。这里也有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真的理解别人,是否也能理解别人不理解你呢?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看评论,关注评论,因为这是一种真实的互动,这种互动让我们有存在感与分享感。我们可以利用评论区来展开不同的讨论,但肯定不至于到互相攻击的地步。同时,也不要忘了,我们也可以利用评论区来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