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为了一场比赛,每天苦练,同时还得严格得遵守饮食限制。在开赛前一个月,他只能吃最瘦的白色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他告诉自己,等比赛一结束,一定要好好大吃几天“垃圾食品”。
当他面对四种汉堡时,实际上他面对了四种人生模式。
第一种类型的汉堡,它虽然口味诱人,却是标准的的”垃圾食品“。吃下它等于享受眼前的快乐,而埋下了未来的痛苦。可以成为”享乐主义型“。
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面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但是食用这类汉堡可以确保以后的健康,可是吃起来非常痛苦。与享乐主义型刚好相反,称为”忙碌奔波型“。
第三种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吃了它不仅现在享受不到美味,日后还会影响健康。称为”虚无主义型“。
第四种是幸福型汉堡,这个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很多人会疑问是否真的会有这样的蛋糕呢?其实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物,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这就是幸福型的汉堡。
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你经常处于哪一个或者哪两个模型中呢?先选好后再看下面的答案哦。
第一种享乐主义型。这是无所事事是魔鬼设下的陷阱。“享乐主义型”的人总是寻找快乐而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地满足欲望,而从来不认真考虑后果。他们认为一个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地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由于享乐主义者只看重眼前,短暂的快乐有时会让他们是去理智,比如吸毒。
第二种忙碌奔波型。就像老鼠赛跑的误区一样,滚筒笼中的小老鼠在不停跑步,老鼠跑得越快就会变得越累。这种场景就非常象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他们也是在自己人生的轨道上拼命的跑呀跑。奋斗,挣扎,但是,老鼠在笼子里永远跑不出去,他们跑了半天就一直在笼子里。
假设有这样一部机器,让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所期望的任何快乐,如“拥有无数的钱财”、“住在豪华的城堡中”等等。这架机器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的爱的感觉,而且我们完全不会感受到时机器在工作,就像是真的一样。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会不会选择一生都使用这部机器?如果一辈子靠着这种机器,我们会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这是令人思考的话题。
第三种虚无主义者。属于被过去经验击垮的胆小鬼。虚无主义者是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虚无主义型”代表了沉迷于过去,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
第四种幸福型。属于永远可以更幸福。幸福的人不必当总统或百万富翁,不依靠外部物质来获取幸福感。财富、名望、知名度与其他目标都不能和幸福相比,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名望上的追求,其最终都是追求幸福的手段而已。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会在整体上保持一种积极人生态度。他经常被积极地情绪所推动,如欢乐和爱,很少被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快乐是常态,而痛苦是小插曲。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必须明白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悲伤、考验还是波折,我们都应该为活着本身而感到由衷的快乐。
我想人的理想选择都是第四种幸福型,但是实际生活中表现分别是第一种享乐主义型、第二种忙碌奔波型、第三种虚无主义者或者是以上三种的混合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什么很难做到第四种幸福型呢?
我们来了解一下幸福的定义。有人说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的游逛,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心理学研究发现幸福等于意义加快乐。幸福=意义+快乐。
想要过的幸福,就需要有意义,而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其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真正持续的幸福感是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的。人的一生不论是否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与否都不会顺顺利利,与其追求享乐碰壁、忙碌奔波、担心害怕不敢追求目标,把奋斗与否的主动权我在自己手中是否更好呢?
当你看完本文都后想要获得幸福,但发现无法控制的思想和行为时建议及时找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比如天音深圳心理咨询中心的杨洋专家老师求助。心理辅导最擅长是个人心理成长,可以帮助来访者找到幸福。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