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
“最近事情很多,我没时间看书”
“马上要考试了,我要复习,不能出去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但就觉得很忙”
我们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在琐碎的事件中,生活变得忙碌凌乱,精力不济。时间管理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时间做出规划、良好应对冲突、调节情绪、克服拖延。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时间很重要,也有很多书籍和APP帮助你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我们很容易陷入以下几个误区,导致时间管理效果不佳:
误区一:把所有的时间都安排满
时间管理要求我们利用好时间,但是不是把所有的时间都安排满,把日程表挤得缝隙不留。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日程做的满满当当,会让自己产生被追赶的感觉。当自己精力不济或者有突发事件而没有完成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挫败,从而放弃时间管理这一项。
人不是机器,会受到情绪、精力的影响,我们在进行时间管理的时候,要考虑个人因素。比如什么时候自己精力最好,什么时候自己最有空,什么时候自己需要休息以便于更好工作等。每个人承受的项目和工作量也不一样。
误区二:时间管理就是做规划
对自己的时间和日程做出规划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时间管理如果停留在简单的规划时间规划日程上,那就很难达到效果。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如何应对冲突,做出取舍。
在两项任务里,我应该先做哪个?为什么?我要放弃哪个?为什么?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解决当下的任务冲突问题?
思考和决定,这才是我们做时间管理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加强对变化情况的关注,根据改变及时做出调整能力。
一张合格的时间规划表是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怎样更好利用自己的时间。
误区三:时间管理需要我们完成所有事情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我们把精力集中在自己喜欢的重要的事情上,自然就很难分出精力来完成其他的。一天24小时,一周7天,总是会有些事情没有完成。所以,时间管理是要求我们做出恰当的取舍。
我们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有什么样的人生,就必须舍弃其他的。如果自己希望每件事都做到位,这反而可能导致每件事上,我们的精力和心力都不足以支撑,大家都失望。
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观察和取舍,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这才是理智的!
误区四:时间管理就是按照计划完成
在做时间管理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规划,提前预判问题,更好地分析资源,但是,现实中仍旧会有突发事件发生,计划往往跟不上变化,这会导致结果失去控制。然而,这是不可避免的。
时间管理要求我们做到的,不是一定都按照计划完成,而是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处理问题灵活应变的能力和情绪调整的能力。
总之,时间管理不是让我们成为按部就班的高效机器人,而是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变化冲突,有效地利用时间,享受生活,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