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苗,曾经被香港媒体称为“李连杰的接班人”,单凭名字一时间想不起他是谁,但他小时候演的电影也许就是你童年的记忆-《新少林五祖》中演洪熙官在儿子,算是电影中的男二号人物了。从他的一篇采访中知道,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就是《新少林五祖》,虽然是第一次拍戏,但他的演技已经征服了所有人,演戏是他的强项,也是他的天赋。在一夜成名之后,邀请他拍电影的片方也越来越多。但是就在最红的时候,他选择了以学业为重,读书深造。
谢苗接触武术的契机是因为小时候淘气,被父母送到少年宫。在面临是跳舞与练武的选择时,因为不想穿紧身裤跳舞,所以选择了学习武术。看到这一选择,我思考的是他的父母会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没有强迫自己的孩子把精力用在各种学科的预习和复习上。虽然父母的目的是想用两个小时把孩子练累了就踏实不闯祸了,但能够想到用这样的方法代替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其实是很聪明的。
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很叛逆,但如果家长一开始愿意顺应孩子的特性,让孩子自由成长,他们也许就会很听话。现代社会的孩子面临的诱惑有很多,各种电子产品,手机游戏。如果家长不局限于只给孩子灌输学习才是第一位的思想,孩子也许能更快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难道这不是好事吗?
谢苗的父母我觉得除了聪明之外,应该也是懂得尊重孩子和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父母。他们并没有一到少年宫就帮孩子选择有“前途”或是“容易”的项目。也许这和他们想把孩子 “练累就踏实了”的目的有关系,但他们最终没有干涉孩子的决定。而谢苗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选择。相比与现在,有些父母即使会让孩子做选择,但他们还是会忍不住“干涉”-从成年人的角度,从未来的角度告诉孩子更有“建设性”的想法,然后再告诉孩子“不要有压力,你可以自己做出选择”。此时的孩子已经被“洗脑”,他们也许不再单纯地从“我对这个有兴趣”的角度去选择自己想参加的课程了。
而有些孩子在面临选择时,他们不懂得思考,不会做出选择,这样的孩子经常说出“都可以”,“随便”,“无所谓”的词语。有可能是孩子已经习惯了父母之前一直帮他做选择,他知道自己可以不用思考,没关系的。另一种可能是父母给孩子提供了非常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许是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情感关爱不足,孩子内心想通过“讨好”的方式来获得父母对自己的关注与关爱,即使孩子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叫做讨好。他们以为只要自己顺应父母,父母高兴了,就会表扬他,鼓励他,爱他。这样的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但因为缺少沟通和表达,孩子和父母之间会有很大的隔阂。
虽然谢苗最后在父母的安排下重新回到学校,虽然是没有经过长远考虑的决定,虽然之后没有继续拍戏,但谢苗一直坚持习武,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虽然他现在还没有演到男一号,但近几年我们开始看到他参加的作品《智取威虎山》,《奇门遁甲》等。从他自己“我可能算开窍晚的”描述中,从毕业时差点选择当了体育老师到自己选择重返影视圈,坚持自己的强项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越来越出色,越来越活出自己的样子。
“开窍晚”并不可怕,有个词叫做大器晚成。可怕的是父母用爱的名义阻碍孩子“开窍”而不自知。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