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共情”就是要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温暖,你的爱心,你的善意和你的理解等等。只要共情做得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都可以变得和谐起来。然而在实际“共情”中,我们的“共情”可能会走偏。接下来,看一看你的“共情”做对了吗?
1、共情不是同情,而是将心比心
共情与同情之所以会混淆,是因为两者都是我们出于善意所做出的行为。但不同的是,共情一个人是指能够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没有评价他人的意味。而同情一个人往往隐含着“你真可怜”的评价,有了评价,你就很难做到共情。
举一个例子,一位老人家坐在街边卖花,这些花是花店的“残次品”,没办法做成美丽的花束,但是拿一两支花插在玻璃瓶子里面的话,还是很好看的。于是老人家就把花捡回来,简单修剪后再低价卖出。有的人看到这个场景后,觉得老人家很可怜,这么大年龄还要出来赚钱养活自己,于是掏钱帮老人家买了两支花。然而实际情况是,老人家有个幸福的家庭,摆地摊只是平时闲时才做的事情,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可怜的人。所以,共情一定是将心比心地想别人所想,感觉别人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同情”。
2、共情不是只说好听的话,而是要说出对方的心里话
为了让别人感受到我们的善意,也为了不伤害别人的感受,共情的时候,我们总是说一些积极好听的话,但是积极好话的话,不一定就会有积极的结果。举一个例子,一位爸爸平时工作很累,所以特别渴望周末能够有多一些独处的时间,因此就帮孩子报名了一个周末的兴趣班,这样周末就不用一直带孩子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共情只说好听的话,那么我们可能就会说这位爸爸是一位好爸爸,舍得给孩子花钱,培养孩子的兴趣。然而说多了可能反而会让这位爸爸觉得尴尬或是不自在,因为这并不是这位爸爸给孩子报兴趣班的目的。那么,如果要用共情说出爸爸的心里话,我们可以说“你平时工作那么累,真应该要有一个自己独处的时间好好休息一下。给孩子报名兴趣班,你就正好有时间休息了,等孩子回来后,你就会更有精力陪伴孩子了。”这样的话既表达出这位爸爸的心里话,又提醒了他对孩子的关爱。共情,就是要对方感到被你理解到了,只有说出对方的心里话,才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怎样说出对方的心里话,能够让别人接受,这是需要我们另外去观察和学习的一项能力。
共情是一项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帮助的能力。这项能力的培养,来自于我们的观察和学习,来自于我们人生的过往经验,来自于我们的训练。共情,你做对了吗?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