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是否难免会遇到以下的情况?
工作上,当同事需要我们帮他做一些事情,但自己真的没时间和精力去做,又不好意思拒绝,害怕对方不高兴;
父母希望自己能够回到他们身边工作,但自己当前并没有做好准备,不这样做的话又担心他们生气,觉得我们不孝顺;
伴侣总喜欢干涉自己事情,明明自己不喜欢但又不忍拒绝,担心对方不开心;
……
其实,上述情况就是因为我们知道拒绝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失去”,比如,失去友情、亲情,以及爱情,所以我们不敢拒绝。
我们知道大部分人在表达需求,被拒绝后,会有一种羞耻感,认为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同时,这种糟糕的感觉还会引起失望、恼怒等不良情绪,还会觉得我们不好相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敢拒绝他人的原因。但这样的隐忍自己又是不情愿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拒绝别人,才不会伤害感情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被拒绝就相当于被否定,会思考“是我不够好,所以才会被拒绝”、“是我不够重要,所以对方才不满足我的需求”,这样的体验感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但从我们本人的角度出发,如果自己一味地顺从他人的要求,内心也会产生委屈感,“为什么我都要听你的”、“凭什么我的事情要听你的安排”,这种感觉也是在伤害自己。
因此可见,拒绝别人,会让对方受伤,而不敢拒绝,则让自己伤害。而做出选择的背后,就是要明确“到底谁更重要”。
如果我们过多地在意他人的想法,就不会拒绝别人。我们都知道,做真正的自己,是每个人生命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感觉,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要敢于拒绝别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拒绝别人,是让彼此一起成长。
能够接受被人拒绝的人,才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为什么有些人一旦被拒绝就暴怒?是因为他们存在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的自恋心理,他们还希望周围的人像照顾婴儿时期的自己那样,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他们忘记了自己已经长大了,需要独立了,而心理独立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接受别人说“不”。
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被人拒绝是一件有损自恋心理的事情,但那或许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他们才会意识到,“社会上是没有人会完全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的”。
从自己的角度来说,敢于拒绝别人,是自己的权利,同时也是在为自己设立边界。成人之间想要相处融洽,就需要有边界感,因为那是让人理解自己的开始,也是一种有利于尊重彼此的相处模式。
可见,学会拒绝别人,对自己和他人都是有益的,因为那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当然,这样并不意味着,直接说“不”就是正确的方式。因为简单地说“不”,有时很难让人接受。那么,怎样拒绝别人,才不会伤感情呢?答案是,不含敌意的坚决。
不含敌意的坚决,是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科胡特提出来的,意思是“我拒绝你,态度特别坚决,但是我并没有敌意”。也就是说,我在某件事情上拒绝了你,但并不代表我不喜欢你,我不爱你了。就像前面所说的例子,父母要求我们回到他们身边工作,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或者真的不想回去,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意。因为父母要求的背后,正是在确认我们对他们的爱。
做到“不含敌意的坚决”,关键是两步:
第一步,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第二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爱意。
其实,那些拒绝后生气的人,大多是因为感受到自己不被重视,如果我们能够在做出拒绝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在意他们的,那么就会很大程度的缓解了他们内心的落魄和难过,甚至气愤。
当然,如果有人在我们“不含敌意的坚决”的拒绝后,依然感觉受到伤害,这或许说明,这段关系本身就不值得维系,这个人根本就不值得我们在意。因为真正在意我们的人,爱我们的人,是一定会允许我们做自己,并接受我们没有敌意的拒绝的。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