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这是网络上流行已久的三句一体的一个小段子。当人们对某件事情感到迷糊,或是想装疯卖傻逃避某个问题时,都喜欢用这三句话来表达。这三句话大多时候表达的是一种倜侃。
然而,在生活中,如果有人不是倜侃,而是很严肃地用这三句话来描述自己时,它代表的可能是质问,换句话表达就是:“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这是属于我的地方吗?”,“我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我们可以感受到说这些话的人正处于迷茫,压力,无力感等等负面情绪之中。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也有这样的疑问,那么是时候学会看清楚真正的“我是谁?”了。
你是否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呢?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做不到那么“优秀”。比如说你羡慕外向的人,因为大家都喜欢,而自己总是被评论为内向,不善言辞。你羡慕别人工作能力强又充满上进心,而自己总是没有动力,守着一亩三分地默默地劳作着,甚至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怀疑与自我攻击中迷失了自己。想要看清楚自己的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在童年的成长经历中去寻找答案。
一位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与一位从小父母百般宠爱的孩子,前者一般会表现得内向点。一位从小任何事情都被父母包办的孩子,与一位从小大部分事情都能自己做主的孩子,后者一般各方面能力会更强一些。所以,你为什么会是现在的你?答案就在你的成长经历中。然而,父母只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有些人会把对自己的不满转移到父母身上,比如新闻中所讲到的,一事无成的子女责怪父母把他们变了啃老族。这样的人只能说明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
成年后的我们,很多思想与决策都是在延续童年的思想与决策。比如说一位走路不敢抬头看别人的人,他可能是在避免眼神接触,他没有安全感,他有很多称不上秘密的秘密害怕被别人知道。这样的人可能是小时候在人际关系中受过伤害,被身边的人小朋友“背叛”,被高年级的同学欺负等等。
想一想,你现在的人际关系问题,工作能力问题,你内心担心的,害怕的,焦虑的情绪,那些你懂得很多大道理,但就是没有办法迈出第一步去做的事情,你的这些“问题”会不会和小时候的某个事件对应得上呢?如果你能找到所有的事情的联系,或许你就能很清楚地知道“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了。
有些人因为对自己不满意,才会想要改变自己。因为不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哪里,所以一直无法改善自己。因为没有勇气面对曾经的伤痛,所以一直逃避,回避问题出现的原因。于是,一位纠结,迷茫,痛苦,无力的你就出现了。所以,想要看清楚“我是谁?”,鼓起勇气去畅游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吧,如果你害怕,你可以寻找一位耐心的小伙伴陪伴着你。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