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那天,也正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发表了《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的演讲。演讲掷地有声,然而在这样重要的场合,林校长把鸿鹄的读音念错了,将“鸿鹄(hú)”读成了“鸿浩(hào)”。网友沸腾了,觉得小学生都会,北大校长却读错了,还是在建校纪念的日子。
校长在网络上发表了一份致歉信,解释了因为文革,自己所受基础知识不扎实的情况,但更重要的是,校长坦承了自己的错误,“并不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解,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
为了校长这番行为举止,我肃然起敬。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总会有做错的时候,可是能够坦承自己的错误,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这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智慧。
我们很多问题,都来源于对自己的不足和问题的不承认,不接纳。
A对于自己的错误总是耿耿于怀,一遍遍去解释,同事都不太喜欢她,觉得她太拧巴,有时候太抓着小事不放。
B有个孩子,每次孩子犯错她都很生气,内心里她无法接受任何不完美的地方,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孩子从小自信不足,人际关系不佳。
C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完美,这样的自己是不配得到好的,有时候就算遇到喜欢的人,也会作天作地要求对方证明是真爱,最后分开。
D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总是想办法掩饰,身边的人都很受不了
······
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好像被困在了一个世界里,这个世界要求自己必须完美,不能犯错,一旦犯错就会被抛弃被指责被攻击。所以为了避免惩罚,我们战战兢兢地扮作完美的样子。一旦犯错,就会感觉很焦虑很痛苦。
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信念,这个信念可能来源于我们从小的生长环境,外界不接纳自己的错误,总是批评指责,只有做好作对的时候,才能被赞赏和关注,才能得到爱。
但是不管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成长到18岁以后,我们就都需要往前面看,看到如何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走出过去的束缚。
首先,自己要明白,没有什么是完美的,人物完人,有不完美的地方有犯错的时候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如何去看待它们。我们的观念,才真正导致了我们的行为和生活。
其次,犯错真的有那么糟糕吗?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用“糟糕至极”这种错误的信念来衡量自己的生活,比如犯错就会被老板嫌弃炒鱿鱼,做错了题目以后可能就考不上大学,孩子犯错以后就会一事无成···可是事实上,真的有那么糟糕吗?还是我们的焦虑担心蒙蔽了自己的判断呢?就像北大这位校长,他的坦荡反而让我对他更加钦佩。
最后,重点放在解决上面,关注自己的成长和改变,而不是犯错的过去。停止对犯错耿耿于怀,重点想想如何解决问题吧,这次的经历又给了自己什么样的启发呢?逝者如斯夫,过去无法改变,但是自己在一点点成长,就是莫大喜事。
感谢北大校长以身作则,让我们学到了更多东西,这也是教育真正应该传递给学子们的东西,接纳自己,自信豁达。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