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边总有那么一些很爱抱怨吐槽的人,无论什么事,都要拿出来说一番。工作、生活、情感种种都是不如意,最让人抓狂的是,你给他建议,他并不会改变,也不会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安静倾听都变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消极的情绪很容易让我们也陷入情绪深渊,特别是抱怨来自家里人,而不是地铁上遇到的一个陌生人。
如果对方的抱怨超过了我们的倾听极限,我们就需要想办法结束两个人之间的对话,或者转移话题。最终的目标是尽量不会破坏关系,也能保护自己。
如果对方的抱怨我们避无可避,以下是几点应对抱怨的建议:
1、自己先冷静。紧张只会滋生更多的紧张,对抗也会滋生出更多的对抗。在你冷静的时候,你不会避开来自家人朋友的抱怨,不会感觉到焦躁和不耐,而是能够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问题。所以,当自己状态不太好的时候,不妨先冷静一下,或者寻求信任的人的帮助,不要直接去面对对方的抱怨吐槽。
2、给对方提供可沟通的内容。有的时候,一个人在一个情景里久了,容易忘记了该如何与别人保持链接,只能通过大脑的抱怨(但有时是通过批评别人或者提供建议)来和人沟通。如果我们不想听别人的抱怨,想把对话从习惯性的方向上转移到别处,那么需要给对方提供可以沟通的内容。比如“妈妈,我确实很想知道弟弟的近况,但是我觉得他的比例占了很多注意力,我想了解一下你最近怎么样”。
3、不要把某个话题永远排除在外。上面说的排除话题能带来短暂的放松,我们也需要一些界限。但是完全禁止那些有争议的话题只会让问题转入地下,只会加剧对方的焦虑和担忧。当家庭关系很紧张的时候,用幽默、轻松和想象力来转移抱怨和消极情绪很有用。我们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内容一样重要,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如何使传递出去的焦虑比接收到的少。
4、积极回应。如果我们总是用对抗的态度来回应不断重复的消极对话,那么我们自己也会形成一种狭隘的习惯性模式。我们需要做的与此相反,应该调动自己的创造性,把对话带到一个新的意想不到的方向上去。比如妈妈又在抱怨你的单身,你可以用反直觉的方式问她:“妈妈,对于我单身你好像很担心,你可以告诉我你担心什么吗?”“妈妈,如果你没有结婚,你觉得自己作为单身女性,会怎么过好生活?”
5、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对方的思考而不是对抗,那么对方就更能明白我们的感受,我们也能用更多的同理心做出回应。当我们表达自己的极限时(“妈妈,你不停要求我去相亲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帮助,只会让我更抗拒结婚”),对方会更有可能理解我们的意思。当然,前提是要确保我们对方感觉到我们真的听到并理解了他们的话。
不管是什么关系,我们都必须了解自己有多少能力可以用同情的态度倾听别人的诉说,还要搞清楚如何在必要的时候保护自己。如果我们能够设定界限,又能用有效的方式回应对方的敏感话题,那么两个人的关系都会得到加强。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