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星花园又重新火了一把,F4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这部火遍亚洲的剧经典台词数不胜数,我到现在仍对道明寺的那句“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做什么”记忆尤新。这一次,和大家谈谈关于道歉背后的心理学吧!
1、拒不道歉
有些人非常愿意道歉,而很多人难以把道歉说出口。他们真是拼命想要远离罪恶感,或者想要守住无辜善良的姿态,为了让别人相信,也为了让自己安心。他们可能觉得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不大道德行为,就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不好”的人,会受到他人的指责直到永远。
有些人在过去的经历中,可能受到了严重的羞辱、责备批评,所以非常抗拒道歉。有些人可能总是被迫道歉,所以非常反感。还有人总是得不到应该得到的道歉,所以自己也很难养成新的行为模式。
2、好的和坏的道歉
不是所有的道歉都能促进关系的发展。
有些人道歉是为了控制别人,安抚和压制。当他道歉的时候,潜在意思是:“别闹了,我都已经道歉,你还想怎么样”。
有些人道歉反而会引起更大的伤痛,因为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感,或者做的过火,比如一次次提起对方的伤疤:“我很抱歉,都是我没有注意到才让你腿断了”。
有些人道歉是真的感觉到懊悔,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纯粹的道歉是不会要求对方做任何事情,甚至不用原谅。
3、否认错误
人们常常认为不愿意道歉的人是不知悔改没有同理心的人,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在造成伤害时创造出多层防御和否认系统。
人们可能会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我控制不了自己”“这没有办法”“这也没什么”等。伤害越大,自我欺骗就越深,于是人们会对自己说“那是她自找的”“不是我做的”。
罪恶感和羞愧感越难以控制,做错事的人就越难承认自己的伤害行为,越难理解受伤害的人,也越难感觉到懊悔。相反,我们只会听到他们问题合理化或者逗人问题,并做出一些维护自我的解释,把矛头指向另一方。
4、不是我的错,我为什么要道歉
许多人都觉得自己被“过分指责”,你先开口骂我,我才动手,我为什么要道歉?还有人说:“我妻子批评我的时候,我不想道歉,我觉得很不舒服,如果我道歉,好像我就认同她的看法,好像所有的问题都是我造成的”。
如果我们感觉道歉是在空洞的陈述自己的过失或者感觉低人一等,我们就会感觉失去自尊,很难表达出承担自己应负担的责任。
5、道歉和爱
如果决定和对方谈一个痛苦的或者让人感觉有负担的话题,不要期待对方有你想要的反应。如果我们的原因是为了幸福和自尊,不想因为害怕焦虑保持沉默,而不是希望对方道歉,那么我们的立场会更加牢固坚定。
无论我们如何沟通,如果一个人觉得道歉会让自己失去地位尊严成为一个“糟糕”的人,那么他是不会道歉的。
要记住,对方是否愿意坦率道歉和爱你没什么关系。一个人能否道歉和他的自爱、自尊关系更大。除了我们自己,我们不能要求任何人有这个特质。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