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时经历恋爱挫折后,相当一段时间才走出那种情绪,但这些经历给我非常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做自己的观察者。具体做法就是让自己的意识抽离身体,站在离自己远一点距离,或者漂浮到空中,远远地来观察自身现在的状态,思考自己面临的这个问题,想象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同时,我还会把这段空间上的距离转换成时间,用一段时间之后的我来看待现在的我面临的各种问题,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不等。这样一来,我就突然得到了极大的释然,焦虑万分的情绪和痛苦不堪的状态得到了缓解。所以,此后遇到很多艰苦的事情,这一个方法都派上了很大用场。
我在没有学习心理学之前,我对于别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你必须,你一定,你总是,你每次,你一直...”这类词就很敏感。当然,因为这些语言都带有评判、控制的意味,是非常容易引起对方的防御心理,沟通都是很难顺畅。
后来走出失恋痛苦之后也开始学习了心理学,对于别人用这些词就更加敏感,还会注意对方是不是频繁使用,关系好的朋友我就会开玩笑拿一些反例来提醒对方,观察能力和自我觉察能力提高了很多很多。
记得听曾奇峰的课程时,曾老师问大家“学习心理学能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吗?”从他个人经验来看,他觉得是肯定可以解决问题的。其中有很重要的两点,一个是增加了自我分化的技术,另外一个是让认知开始变得灵活。
关于自我分化,他说:“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自己的观察者,同时也是自己的调整者。但是很遗憾,很多人这种自我观察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是不足的。这样才有如此之多的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问题。”
曾老师讲到小时候对摄像机的功能感到很神奇,因为摄像机能把人拍下来,给自己看,就像镜子一样,但这样看到的只是外表和行为,而人的内心却通常要通过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才能看到。曾老师说的自我分化源自自体心理学,但是对于任何流派都可以用,对于个人自己处理内心冲突和痛苦也是很有帮助的。
很高兴我的自我观察法与曾老师讲的自我分化其实是一个原理,这也让我对心理学知识更加感兴趣,开始像个海绵一样吸收知识了。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想让认知开始变得灵活,可以通过改变自动思维技术实现。很多心理咨询师都会使用这个技术,那么心理咨询师如何改变自动思维呢?很简单,就是询问来访者,身边的其他人会如何看待这个事情,会有什么反应,这个技术也就是在帮助来访者学会自我分化,能从他人视角来看待事情,就更容易松动僵化、错误的信念和认知,进而认知开始变得灵活了。
关于认知变得灵活这一点,曾奇峰老师是这样说的:“以前我的内心对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儿,看法比较固定。那段时间认知和思维就处在一种认知不灵活的状态。比如我在说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会倾向于这样说,我一直认为、我从来认为。现在想到我当年的这个口头禅,简直是有点羞愧感。”
这明显地在说自己是以前是一个认知偏执的人。现在变得灵活了,在说一个看法的时候,有可能会说我以前一直以为是什么,这就为现在改变观点做好了舆论准备。
关于认知行为疗法中所说的认知错误,贝克及同事描述了六种主要列别我觉得对我启发也很大。它们分别是选择性概括、主观推断、过渡概括、夸大和缩小,个性化及绝对化。这些认知错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不太留意。
而专业心理咨询师在工作过程中,会通过一些咨询技术识别出来访者的认知错误,然后去挑战质疑并调整为适应性的认知,也就是让认知变得灵活。通过这两个方式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困扰,其实我们自己学会用这两个方式也同样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
愿你我都能分化成独立、自由、灵活的个体!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