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很复杂,愿不愿意独处并不是作为心理评判。而且喜欢独处和喜欢社交一样都是非常正常,就像有的人是左利手有的人是右利手,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对于个体来说是最舒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
我在天音心理学习的时候了解到,心理学家荣格根据力比多的发展方向,将人分为内倾--外倾维度,内外只是获取心理能量的方向以及更喜欢的互动方式,即是个体的注意力更喜欢放在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还是更愿意自己思考以及独处。
外倾的人,外界的信息更容易引起他的他们的注意力,他的精力也多用于外界的活动。对他们体验各式各样的经历,了解外面丰富多彩的信息,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会让他们更加快乐并从中获得精神支持。比起一个人静静地思考问题,跟别人探讨更让他们有所启发和思考。因为心理能量来源于外部,找人哭诉是他们更愿意采取缓解焦虑痛苦的方式,找人分享也是他们生活的乐趣之一。
但是有些人受伤了更愿意呆在角落,自己思考自己疗伤,很快就能走出来,过度的社交不仅没有让他们感觉精力充沛,反而在不断消耗自己的能量。因为他们很大可能是内倾型态度的人,这种类型的人更愿意把注意力和精力指向于内部的精神世界,通过思考和独处他们就能获取心理能量。当他们耗电耗的非常严重,回家找个地方安静呆一会,对他们来说是最有效的充电。
这种内倾性个体是从内部世界获得支持,更愿意分析事情产生的意义,所以他们的活动更偏向精神性,比如很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是内倾性的人格,这种沉浸式独处让他们的思维发光发亮,通过不断地自我思考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于是有了那句我思故我在的至理名言。
所以喜欢独处,并不代表这个人的心理不健康,他只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模式。就跟咖啡和美酒各有所爱。而如今社会过分宣扬社交的好处,好像活泼开朗和喜欢与人交际是生活的必要条件,所以有些内向的人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明明更喜欢一个人呆着,要不要试着改变自己融入集体,做一个擅于交谈的人呢?
而忽略他们与生俱来的优势,在信息狂轰,注意力作为稀缺的资源,而内倾性的人,在专注力方面更有优势。
专注能把一个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内倾性人格比起外倾性更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更注重细节和愿意深入思考。同时他们的能量来自内部,因此更加正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有自己的节奏,他们通过自我对话和阅读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挫折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变成成长的动力。
而且喜欢独处的人不是没有朋友,他们的朋友关系虽然不多但是都非常紧密。因此要接纳自己的特点,并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最好,一样可以创造价值。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