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像很多父母一样,有了宝宝以后我都是提前给宝宝买好很多玩具。发现在那些玩具中孩子对玩具是有偏爱的,0-6个月的时候我家孩子更喜欢摇铃类的玩具,之后大多玩具都玩的差不多。宝宝到了2岁半的时候,有一次我侄子过来玩(侄子9岁)带着自己的乐高拼装玩具在那里拼装,宝宝看的非常入神,刚好家里有一套乐高积木适合5岁以上小朋友玩的,侄子也尝试着去拼装,由于一次打开了太多拼装块,都混在一起拼装难度大大提升,虽然我也参与一起想拼好但最终没有拼成。
最后侄子玩的时候乐高拼装玩具还丢了一部分的组件就废弃在角落里了。后来发现2岁半的宝宝开始认真起来了,每天拼了又拆拆了又装,除了爱看动画片,现在每天必须要玩的内容就是拼这个。这几个看着孩子一直沉浸在乐高积木拼装的世界里,不时还很认真的看着说明书,仿佛像个大人。突然有点感慨,现在的孩子2-3岁就开始就“拼”了。我小时候玩具可是少的可怜。羡慕孩子的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乐高积木的深入了解。
通过万能的百度我了解到,乐高积木最初只是启发婴幼儿智力的简单玩具,乐高积木的发明者是奥利·柯克。1932年,他发明了一种可以互相拼插的塑料玩具,并将"Leg" 和"Godt"(丹麦语为"玩得好")合在一起,创造了"lego"(乐高)这一品牌。乐高积木从前是木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塑料制品的普及,乐高积木也改由塑料作原料。
天啊,1932年开始外国小朋友就有这样的拼装玩具了!
现代人很多人都是在外打拼事业,外边的世界确实打拼起来不容易,竞争越来越激烈机会越来越少,想要轻易的暴富和成名越来越难,步入职场这么多年总是难免跟大多人一样变得浮躁,越想快速成功时每次摔得越重。我在反复失败和失落中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士和成功的公司都是通过长久的不懈的努力用时间沉淀出来的。现在的乐高积木的辉煌是通过83年的努力换来的!
1934年,奥利·柯克为自己的积木玩具设计了"乐高"商标。乐高在丹麦语中是"玩得快乐"的意思,在拉丁文中有"读"和"组合"的意思。奥利·柯克认为这个词正符合他的初衷。
看似简单的积木乐高公司不断玩出出了最新高度,只要是人们可以想象到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乐高积木去实现,人们不断地用最时髦的智慧去“拼”出新的作品,公司也不断地不的出新的场景任务等产品,我想这样的公司会与人类同在。因为乐高积木真正出售的产品是“人们的想象力”或者说是“孩子们的想象世界”。
想起一句话,当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就是专家,高手都是这样的,埋头于自己喜欢的领域不断地把最普通的事情做到最精细,然后这些小事情就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看似眼花缭乱的乐高积木产品的也是由很多最常规和普通的积木做成的。
这是我看到的乐高积木的精神,也是各个行业专家和顶尖高手的精神。看着孩子每天拼来拼去,沉浸在一次一次的创造与毁灭中,我觉得这个不仅锻炼孩子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不满意可以拆了重来,一次一次的改变都是为了更好地下一次,孩子的受挫能力也会提升,孩子对“拼”出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的自信度估计也会提升。
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想多了,不到3岁的宝宝目前只是单纯的爱玩而已,但是通过孩子的玩乐高积木的过程中,让孩子妈妈的我感悟到这些顶尖高手们的持久专注的美好品质,我想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把这些内容以身作则的方式告诉孩子,相信孩子未来也会拥有这样的品质。
想要告诉孩子这世界是如何“拼”出来的,不妨试试从乐高积木玩具开始哦~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