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两会如火如荼,俞敏洪接受两会记者采访时候说“6岁的孩子学15岁的东西,我很不感冒”。人民日报微博原话是这样的。【俞敏洪:6岁的孩子学15岁的东西,我很不感冒】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表示,民办培训领域对中国教育体系是良好补充,但整顿很有必要,他个人很反对超前教育、难题教育,“6岁的人学15岁的东西,我很不感冒。”他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像一棵树,浇了大量化肥可能会迅速成长,但到后期会发展病态,“这也是中国很多小天才长大后爆发力差的原因。”
微博中没有写到但是采访中举得例子是中国有很多数学天才,数学能力很高,特别是高中阶段,最差的中国高中生的数学能力秒杀美国全部高中生的数学能力,但是这些数学天才长大后世界100强数学家中美国有80多人,而中国连排名都没有,这充分说明了超前数学教育是无效的。俞敏洪老师的这个举例非常生动的说明了问题。
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开始学1、2、3数字加减,但是到了小学还是要再学的,为什么这样反复学习? 幼儿园迎合的是家长的心理,希望孩子更聪明和比自己厉害,还会打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互相攀比,别人家孩子参加了学习班都是超前学习的,所以我们家也不能落后。这种家长迫使孩子做的超前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其实是违背了孩子内在发展规律,压抑和不信任孩子自我本身的学习能力。
孩子是发展中的,很多家长都会经历过,当孩子2-3岁学会说话处于语言爆发期的时候会不停的问大人“这是什么?”这是一种自我学习能力,孩子其实天生就有自我学习能力,智力发展到了那个阶段自然想知道事物背后的道理,不必家长的督促孩子主动地想知道这些事情,这就是自我学习能力。但是如果家长为了望子成龙想让孩子更出息选择超前学习,超前学习本身对孩子而言是难事,也会让孩子误认为原来学习这么难或者对自己评价过低“我怎么这么笨这点都学不会呢?”这种负面情绪完全会压抑自主学习的动力,反而对学习本身和面对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已经伤痕累累了。
心理学角度一个自我没有发展好的孩子,无法做好自己、无法发挥出最好的自我状态的。简单一点讲,其实父母们照顾和培养孩子的同时其实也在毁了孩子,毁了孩子的自我价值判断和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奋斗能力,然后又对心理咨询师抱怨为什么自己孩子是这样的无能?孩子的无能和不求上进就是父母教育的后果啊!
叔本华在《要么孤独,要么平庸》中写道“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谙于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与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那么不论从理智还是道德的角度来考虑,这都是一个不好的迹象。这预示着他的本性平庸。相反,一个年轻人对世人的行为方式感到诧异和惊讶,并且与他们的交往中表现得笨拙、乖僻,则显示出他有着高贵的品质。”这句话很难让人理解,简单而言,让孩子自己去质疑和反思和适应社会其实远比听话和顺从父母和社会秩序更加高贵。作为孩子该叛逆的时候变得听话和世故,不是平庸就是什么?
请父母们放过孩子,爱孩子的方式不应该是超前教育,超前教育满足的是父母自己的未了自我心愿而言,而不是孩子真心喜欢的东西。如果你真的爱孩子跟孩子一样与孩子交流,积极发现孩子的擅长和天赋,让孩子发展出最好的自我和做自己喜欢和快乐的事情,这样还在长大后孩子才会更有出息呢。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