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聪明,未来就可能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生活保障,作为父母也能够享受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喜悦和成就感。而在此之前,很多家长们都会为孩子的教育和成绩焦虑着。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呢?
家长对孩子的耐心和信任很重要。孩子的聪明是因为他们懂得了很多知识,比如他们可以取得很优秀的考试成绩,也可以和大人们一样懂得待人接物。而这就需要父母们的耐心指导和信任。如果我们知道了,每个孩子接收新知识的速度不一样,孩子们是否聪明,不在于他们学东西是否学得快。如果我们知道了,每个孩子擅长的事情不一样,孩子是否聪明,不在于他们是否在某个学科成绩上能够名列前茅。如果我们知道这些,就明白了,催促孩子赶紧复习,培养孩子不感兴趣的爱好,并不能让孩子变得聪明。
当孩子问父母,飞机为什么可以在天上飞?飞机有多大?飞机里面坐了多少人?怎么才能开飞机?等一系列的“百科问答”时,我们可以耐心和孩子沟通,千万不要不耐烦地说孩子“你问那么多干什么”,“你问题怎么那么多”。如果我们知道答案,可以和孩子解答,如果我们不知道答案,也请耐心地回应孩子,给予孩子温柔的陪伴,毕竟孩子并不是真的想要得到一个很科学的答案,即使得到了答案,孩子也并不是真的能够理解。但是,孩子以后是否拥有学习和探索新鲜事物的激情,是否能越来越聪明,都与此时此刻父母的耐心回应有关系。
孩子是否可以变得聪明,离不开父母的信任。信任给孩子的最大帮助是,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一个孩子喜欢自己安静地学习,但是妈妈担心孩子缺少监督就会拖拉,于是坚持坐在孩子的旁边陪伴孩子学习,孩子对妈妈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和不满,又反抗不了妈妈的权威,于是只能憋着一肚子气,心不在焉地写着作业,看着课本。因为妈妈的不信任,孩子完成了一场没有质量的复习。其实,如果孩子能够保证做完功课,考试达到理想成绩,那么孩子喜欢用什么学习方式,怎么安排学习时间,孩子想自己做决定,那又有何妨呢?当孩子把精力用于和父母对抗时,孩子的聪明就会被“大打折扣”。
不仅仅是学习,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样需要父母的信任。因为担心孩子摔坏杯子,不让孩子自己洗杯子。担心孩子做不好某件事情,父母就会统统帮孩子处理好。其实,对于几岁大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和动手欲望强烈的年龄,父母更应该给孩子一些锻炼机会,这会让孩子成为在同年龄阶段的小伙伴中聪明的一位,孩子的自信也能够由此建立起来。越自信就会越聪明。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