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听话?可能有些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才能有答案的这个问题。因为这部分父母会不由自主地就想到“只要严厉点,孩子就一定会听话”。这种理念的根深蒂固,以至于孩子再怎么反抗和叛逆,父母们能够想到方法都是一样,那就是再严厉一点。当我们愿意尝试其它教育孩子方法的时候,孩子说不定就会开始变得听话了,这些方法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如果说严厉的教育方法无法让孩子听话时,那就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她)并没有父母想像中的那么叛逆和不可调教。小时候,可能没有人教孩子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孩子开口也不知道要说什么,怎么说。于是长辈们就会说“这个孩子内向”,“这个孩子不爱说话”等等评价。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变得内向和不爱说话了,但其实孩子的内心不是这样子的。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贴标签。对于小孩子来说,任何一个人的评价都会影响到他(她),家长要做的就是多帮孩子贴好的标签,不要贴负面和消极的标签。
想要避免不小心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父母们要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要认识到每个人之间的差异性。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我们总会不由自己地拿孩子去与别人比较,我们称之为激将法。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激将法也是打击法,总拿一个孩子的长处去打击另外一个孩子短处,久而久之,被打击的孩子可能就会开始自卑,甚至会抑郁起来。当然,有些孩子能够把这种打击视为动力,发奋图强,但这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少不了父母正面的积极引导。千万不要试图想让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孩子的力量很强,潜力也很大,但在他(她)需要父母的鼓励与支持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给到孩子这些东西。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化,与其一直打击自己的孩子,不如多多鼓励自己的孩子,给他(她)有超越别人的信心。
在讲到孩子需要父母的积极引导时,有一个概念也需要被提及到,那就是“放养”。有些人会觉得“放养”孩子就是放任孩子,不去管教他(她),这怎么行呢?其实所谓的“放养”并不是这样子,放养不是不管孩子,而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一边给予默默地关注与支持。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给予帮助就好。当感觉孩子快要走偏的时候,父母要及时且耐心地帮助孩子自己去看清楚问题,避免一上来就是一顿指责和批评教育。
这就是指导与引导的区别。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可以多给予孩子引导,少一点指导,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他(她)们将可以更加身心健康地成长,更有开心快乐的童年。对于父母来说,这也是最重要最开心的事情。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