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天音深圳心理咨询中心同辈督导活动中个案是一位高中女生的案例。该高中女生近期因与好友闹翻怀疑自己有人格障碍,初中毕业后从乡下搬到城市中与父母住在一起,与父母沟通也不顺畅。
那么,到底这个女孩有没有人格障碍呢?心理咨询师们如何解开这个疑问呢?参加天音深圳心理咨询中心同辈督导的老师们在杨洋老师的指点下迷雾散开看到了谜底。
阅读本文章的您,是否曾怀疑过自己人格有没有人问题呢?
如果有请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有谁这样评价过您么?这需要与心理咨询师深入的交流。经过深入交流后心理咨询师才可以用专业心理学知识评估您是否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评估是科学的评价过程,与我们常常所讲的“这个人人品不好”、“人际关系不好”、“这个人有点奇怪”等标签是不一样的。
阅读本文章的您,如果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自己人格有没有人问题,说明您很了解自己或者至少从来不会自我怀疑的。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这样问别人,我到底有没有人格障碍呢?
有些小时候没能得到充分的,来自双亲真实内在反馈的来访者,在咨询时,会比较喜欢观察咨询师的反应,由此来获得对自我认识的反馈性资料。
观察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就眼睁睁地,探索地看着对方,而有的,就干脆直接问咨询师,对他(她)是什么感觉和看法,甚至直接要求咨询师一旦有了感觉就需要告诉他(她)。
那么地在意咨询师的反应和看法,是因为,从小就无法从父母那儿得到一个确定的“镜映”反馈。所谓“镜映”反馈就是父母或者养育者像个镜子一样反馈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内容给到孩子,如果孩子得不到这样的“镜映”时,对自己的理解是模糊和不确定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父母或养育者的“镜映”有时也是不真实的,这是孩子内心会更加的混乱和冲突,容易迷茫和不知所措。
比如孩子会诉苦道:父母总说为我好,可为什么总不愿让我去冒险; 父母总说我不好,可为什么总盯住我不放; 父母总对我冷冷淡淡,到底是父母不好,还是我不好? 我不知道父母在想什么......
没有得到父母或养育者好的“镜映”的孩子长大后会发现自己有很多冲突,这个冲突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自我怀疑和不自信的漩涡。本次督导中的高中女生,已经是进入青春期需要发展自我,但是因为与好友闹翻和家庭中与父母沟通不畅,就开始怀疑自己有人格障碍,也是掉进了自我怀疑和不自信的漩涡里。
不过反面来讲,自我怀疑也是自我探索和进步的开始,有了这样的反思后为了实现更好地自己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如果这位女生的家长在其成长过程中给到了很好的“镜映”时,至少不会这样的怀疑自己有人格障碍,未来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给予这位女生中立客观的“镜映”时很快就可以让女孩从自我怀疑和不自信中走出来。一旦改变了女孩与心理咨询师的互动模式后,女孩其他人际关系中的模式也会改变,这就是心理咨询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模式的原理。
如果您想拥有好的“镜映”客体或者觉得生活中很多苦恼无法及时自我调节时建议及时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比如天音深圳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专家杨洋老师求助。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