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些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要求,勉为其难地同意帮助的时候,往往在不久之后,这些人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面对自己内心的冲突,甚至是与之对抗。尝试着觉察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当你开始一边抱怨别人总是麻烦你,一边寻找合理化理由来安慰自己时,其实,“拒绝”可能才是你的真实想法。只是你习惯了妥协。
不懂得拒绝,反过来说,我们自己是位不喜欢被拒绝的人,可能在人际关系中又有讨好的意味在里面。因为担心拒绝别人而让别人感到不开心,进而影响双方关系,于是经常条件反射般地同意别人的帮助请求。但我们经常为自己这样的决定而烦恼时,是否有曾想过,其实有时候我们是可以拒绝别人的,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方法而已。
拒绝可以是温柔的。如果只是单纯地说“不行”,“不可以”,“不好”,这样的回应会给人冷冰冰的感觉,这种说法自己听起来不习惯,别人听起来也可能会不舒服。当表达拒绝时加以说明真实的原因,会让人感觉到更有说服力和认同。比如说当同事请你帮忙时,你可以说“不好意思,因为我自己的工作完成要很久,恐怕没有时间可以帮到你”;当朋友找你借钱时,你可以说“不好意思,因为我对钱比较敏感,工资的用途都已规划好,恐怕没有多余的闲钱可以借给你”。
帮助别人有帮助别人的理由,不帮助别人也有不帮助别人的理由。当我们选择帮助别人而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就要知道,不想帮助别人的理由是什么?这个才有可能是我们内心真正想说的话。当然,害怕拒绝的人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比如说有时候直接拒绝别人,可能会伤害到别人的感受,因为拒绝的理由有可能来源于我们知道某件事情的真相,或是对某些人事物的评价。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拒绝理由可能都会被当做是借口。因此,学会温柔地拒绝,就可以照顾到彼此的感受。
有些人会继续担心,温柔地拒绝不会有效果,因为这样会给人留有余地的感觉。比如当我们说“可能你不适合”,“也许我没有办法帮到你”等等内容时候,别人会继续纠缠。如果有这样的担心,我们可以换另外一种说法“可能你……会更好”“也许……对你更有帮助”。一般情况下,任何形式的拒绝其实都可以传递到我们的信息。至于别人是否接收得到,那就是别人的事情。
很多时候,一个问题需要经过几次来回的沟通才能被澄清清楚,“拒绝”的信息也一样。就像上面所讲到的担心,或许别人是觉得这件事情真的只有你才可以帮助他。抱着感谢别人对我们的认同的心态,其实,我们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做到这些事情。有的人喜欢爽快地回答,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不要拐弯抹角;有的人心思细腻敏感,觉察到别人的意思之后自己就会选择后退,此时爽快地回应反而更不适应。
所以,如果你了解某个人,你可以用其接受的方法去拒绝,如果因为你的拒绝而使别人不高兴,也请记住,拒绝不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同时,也许别人不喜欢你的拒绝方式,但这也只是沟通模式不同而已,并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情绪。学会温柔的拒绝,我们可以做得到。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