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那段时间,一上数学课就犯困,感觉有无数地瞌睡虫在我耳边飞,我尝试了各种方式,比如拿笔戳自己大腿,用水洗脸都没有效果,甚至站起来我还是会打盹。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睡不要睡,可是自己仿佛就像跌入了爱丽丝梦游的仙境一般分不清,一片迷糊。甚至在充足的午休过后,我还是会犯困。
你有没有试过,睡眠充足之后,干啥都精神,就是一碰学习就想睡觉。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们以为我们能够掌控自己。但其实我们能够意识且掌控地到行为的就可能像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小小的部分,真正影响我们大部分行为的潜意识就像沉在水下的冰山,深不可测。
我们脑袋里面,住着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就是调皮捣蛋的孙悟空,代表了各种欲望和本能“数学让我觉得特别难自己学不好,我就不想学了,我想出去玩”。当我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超我就像正义的化身唐僧,站出来碎碎念,你怎么可以不爱学习呢?学好数学才能考好成绩,成绩好才是好孩子嘛…,师徒之间吵来吵去,谁都不让对方,这让师徒之间的和事佬自我很烦躁。于是他想办法,怎样让争吵消停又两边都不得罪呢?
于是自我创造出瞌睡虫,既能满足孙悟空不想学习的欲望,又能瞒过唐僧的法眼,不受到挨骂——“我不是不想学习哦,是我太困了,我学不下去。我不是坏孩子,只是我太困了。”
其实不是你休息不足,而且你的用睡眠来逃避学习,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我们经常在干。
而逃避背后的原因才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你可以问一下自己,到底是这个科目太枯燥自己提不起兴趣?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我现在回想自己当初一看到数学就头疼是因为,第一是数学真的太难了,我看不到自己的进步。第二我害怕,那些圈圈叉叉在深刻提醒我有很多知识不会,而我不愿意面对很多都不懂的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自恋的个体,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呆在舒适区让我们感觉自己能应付,我很棒,而那些圈圈叉叉无疑是在告诉我,你不是全能的人,你有很多问题,我接受不了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当时我心高气傲,但是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却不接受现状,总是幻想着明天太阳升起,我就变成一看题就会,很努力很上进的理想自己。我拒绝接受现实的我,真实的我让自己很焦虑,所以我的防御机制就借以睡眠来保护我自己。而睡眠中无忧无虑的感觉,又强化我想逃避现实的行为。
而这些跟从小习得的认知模式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有些人遇到困难,会越挫越勇,觉得每一点进步都是可喜的。而有些人,遇到困难就觉得自己不行,把问题等同于自己,想要退缩到自己的舒适区。而我是后面那种人。
如何破解?
首先觉察自己行为的原因。接受这种我并不是完美的状态,我不会做并不代表我这个人笨,只是我还没学到,别人都是一点点进步,我也可以。然后建立一个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把大目标切割成细小精确目标,学习就像长跑,看不到终点线是很痛苦的事情。这时候就要设置告示牌,跑了多少米,距离还有多少。捕捉每一个进步的瞬间,记录下自己学会的东西,告诉自己,又离成功进一步。这种进步产生的喜悦都会强化下一次学习的行为,就像玩游戏打怪升级一样,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