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河南信阳1名女孩回家时,看见了“惨烈”的一幕。自己的房间被亲戚带来的孩子搅乱,满地零食和垃圾,化妆品更是无一幸免,女孩当场崩溃。女孩表示自己当时不在家,自己妈妈做饭没能看住2名男孩,于是有了这一幕,网友见了都直呼血压飙升。
这样的新闻,给大家的代入感万分强烈,下意识间已经握紧了拳头,恨不得把小孩打一顿。特别是没过几天就是过年了,亲戚孩子来串门很难去避免,像这位女孩的惨状事件相信只增不减。而当我们为此生气时,也会经常听到长辈的经典言语:“他还是个孩子”。
“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就是一种合理化,找借口轻易地避免对孩子的惩罚以及赔偿,同时,这句话也是一种道德绑架,去强迫受害者谅解年幼的加害者,通过给被害者贴“宽宏大量”的标签,去迫使受害者自己承担损失。
但,“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回击。正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更应该严格教导他们!新闻中亲戚的孩子在不经过女生同意的情况下,擅自闯入女生的私人领地,随意触碰女生的私人物品并肆意破坏。无论他们是什么年龄段,这都是一种侵犯他人隐私的违法行为!
正因为他们还是个孩子,所以才更应该得到惩罚,得到教导和改正!让他们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减少这种恶劣行为的发生;正因为他们还是个孩子,所以更应该积极引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不是以“他还是个孩子”为借口去替孩子开脱,放任孩子进行错误行为——试想一下,如果放纵孩子,溺爱孩子去进行破坏,那么是非观念薄弱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呢?放任他们随意进出他人领地,可能以后会入室行窃,可能会窥探他人隐私等等。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不仅仅是孩子需要接受应有的惩罚和教导,家长们也要深刻反思,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孩子,父母对孩子行为态度都会深刻的影响孩子。孩子的自控能力和是非观念没有发展完全的阶段,父母更应该帮助孩子进行行为的指正。当孩子出现私自毁坏他人物品时,也需要进行一个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并予以改正。最重要的是,作为孩子的父母,需要替孩子去承担物质经济责任,赔偿受害者的财物损失。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