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一则“丁禹兮连续被人拒绝六次emo了”的话题攀上热搜,怀着好奇点开话题,原来是明星丁禹兮在《打卡吧吃货团》中为完成任务求助路人却连续被拒绝六次。网友们对小丁又心疼又想笑,纷纷表示小丁是社交绝缘体。这看似娱乐好笑的新闻,背后也蕴含了不少心理学知识,丁禹兮连续被拒,让我们想起了“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原因在于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不合理的归因方式、不正确的社会比较以及长期负面的环境等。
不恰当的评价方式。绝大多数人在尝试新事物时的态度是积极向上和充满热情的。只是有些人发现自己或同伴在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常常受到他人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了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
不合理的归因方式。"习得性无助"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当一个人认为造成能力、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时候,就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认为无论尽多大努力,都将难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不愿做尝试性努力,得过且过的心灵偏差。
不正确的社会比较。一般来说,人们会通过与他人比较来对自我能力进行一个评估。正确的社会比较,是通过与比自己优秀的人进行对比,来形成积极的态度,督促自身不断地进步成长;而不正确的社会比较,则是与比自己差的人进行对比,形成一种惰性,这样使得产生习得性无助的概率更大。
长期负面的环境。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这种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恶性竞争的环境,或是长期处于一种被批判、被否定、被拒绝的环境下,会产生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对一个人的心理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从认知上改变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往往是不客观且过分贬低自我的。它使得我们不自信、自卑,使得我们去逃避完成一件又一件事情,而这些无法完成的事情又加强了习得性无助,如此恶性循环。因此,我们需要摆脱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摆脱,需要我们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建立一个积极的奋斗目标并为此付出行动;需要我们打破不合理的归因方式,合理的正视自己的失败以及外在因素,在分析失败原因后,再次尝试曾经失败的事情;需要我们积极地自我鼓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正确的认知,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意识是主观的,在我们没有真正尝试一件新事物时,我们不能主观断定我们是否能完成它。
摆脱习得性无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自身不断地坚持,以及身边亲朋的支持。当我们发现自身难以打破不合理归因方式以及改正不正确认知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