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发生在西安地铁大雁塔站附近的视频引发社会关注。视频中,一名女子被地铁安保人员强行拖到地铁外,以至衣不蔽体。最新消息显示,被拖拽的当事女乘客已经报警。中国交通部官方微博中国交通稍早前也回复网友表示,事件已上报,正在处理。
这一视频引起众多网友的愤怒情绪。有网友评价:“女乘客就算大喊大叫扰乱了公共秩序也罪不至此,保安处理不当也是事实。同样令人难过的是围观群众没有一位为这个女孩儿披上一件衣服,即便不能以自我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这种冷漠还是令人不寒而栗。”
这种“冷漠”的行为其实在生活中是特别常见的,这种行为被称为责任分散效应。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为什么会存在责任分散效应呢?
第一个原因社会抑制作用。是当个体在有他人在场的时候,会格外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和他人进行比较,以防出现尴尬的局面。面对女子的呼救,人们在相互评估自己实施帮助的行为是否会成为异类,在他人都不予以帮助的时候,自己也不会予以帮助。
第二个原因是从众心理的作用。当在场的其他人无行动时,个人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这是社会群体施压的结果。因为没有第一个人去帮助女子,没有一个可以跟随的对象,迫于当时环境的压力,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是否伸出援手产生怀疑,最后都选择袖手旁观。
第三个原因是当有他人在场时,个体不去救助受难者的代价会减少。这其实也有匿名性的作用在里面,当袖手旁观的人是一个群体时,个体被隐匿在群体当中,不予以帮助这一行为的责任会作用在这个群体上,个体责任会相对减少,个体见死不救产生的罪恶感以及责任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当现场人们没有给女子帮助时,他们可以自我安慰:“其他人也没有帮助”、“我以为其他人会帮助的”等等,而面对网络的指责时,他们也会认为被指责的是一个群体,而没有具体到个体身上,所承担的压力也会变小。
社会上是有非常冷漠的人,也有部分人是受责任分散效应的影响而“冷漠”,或许他们本身也有产生救助的念头,他们平时也乐于助人,但迫于当时的情境压力,选择了服从群体,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当我们意识到责任分散的效应时,我们可以更好地去反省、去判断自我在紧急情况下的行为,以此可以帮助我们突破社会压力的作用,成为救助行为的第一个人,引导更多的人来实施帮助。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