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离6月份毕业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其实大四的学生已经出来工作有3、4个月了。而就在这个档口,工作还是家庭,突然之间摆到了毕业生们的面前。我的一个朋友和我抱怨,她最近正在纠结一件事情:是在大城市找一份工作,还是回老家陪妈妈,找个人嫁了?因为外出上学学习,她已经很久没有陪伴母亲了,母亲也十分希望孩子毕业之后能够回来陪她。而她因为在上学的地方有人脉,能够找到一份工资不菲的工作。这样的困境,让她一下子陷入了两难状态,是要工作,还是要陪伴妈妈呢?
如果陪伴妈妈,她自己可能会因为丢失这份工作的机会而难过一阵子,如果选择工作,她对于妈妈的愧疚也会急速的上升,她想,我不能够这么自私。这样的两个选择,可能有不少人都正在经历,或者已经经历过了,并且做出了选择。
选择真的只有二选一吗?或者说,这件事情只有这两种结果了吗?要不要工作要不要妈妈?这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残忍。在很久以前,人们都认为,事情是很难达到所有人都受益的,没有一件事情能够所有人都受益。但是博弈论出现了,让这件事情变成了事实,那么在这样两难的状态下,我们该如何“博弈”呢?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结果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法也不只是只有一个,而是可以有一个一系列的方法和结果。就像是你手中拿到了一个巨大的项目,你完成他的同时,其实是完成了很多事情。在选择工作和选择陪伴妈妈的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部分。工作时间是否可以自由一点,工作的假期该怎么安排?妈妈的陪伴是否一定是要长期的而不是可以经常性的?如何和妈妈沟通这个问题?
把这件事情,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考虑,拿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法,既能够解决工作的问题,也能够解决陪伴的问题。而这些选择当中,其实是没有是否对错的,在不同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得出来的结果自然就不一样了。
做出的结果从来不仅仅只有一个,解决的方法也不仅仅只有一个,而是一系列,挑出这样绝对的圈子,每件事情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