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大夫》剧情大致是这样的。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院长爱德华大夫走马上任,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康斯坦丝一见钟情。但是不久之后,康斯坦丝便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由于他患有健忘症,连自己是何许人也都不得而知,甚至断定自己是谋杀爱德华大夫的凶手。默奇逊院长也用精神分析法证实了这一点。
假爱德华逃离疗养院,化名约翰·布朗,住进纽约帝国饭店,康斯坦丝找到了布朗,躲开警察的追捕,一起躲到康斯坦丝的老师布鲁诺夫教授家。当深夜布朗的病复发时,布鲁诺夫让他喝下放有镇静剂的牛奶。之后,通过分析他的梦幻,找到了与爱德华大夫一起滑雪的地点,假爱德华大夫解开了他的犯罪情结。原来他童年时在一次玩耍时误伤弟弟,对弟弟的受伤一直负疚;而失去记忆的那段滑雪中爱德华大夫从他身边滑下山坡时,他又一直误认为自己杀死了爱德华大夫。恢复了记忆后才知道自己没有杀爱德华大夫,而假爱德华大夫的真实身份是约翰.凡伦泰。
当女大夫康斯坦丝和约翰.凡伦泰都以为爱德华大夫死于滑雪事故,但警察告诉他们发现爱德华中了枪,于是约翰.凡伦泰作为嫌疑人被逮捕了。因为最开始约翰.凡伦泰承认过自己的杀了爱德华大夫,所以大家都觉得他是杀人犯,当发现爱德华大夫是被谋杀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人为就是约翰.凡伦泰杀的,因为约翰.凡伦泰得过失忆症,失去过记忆的约翰.凡伦泰也不被信任了。
但是康斯坦丝除了对约翰.凡伦泰的爱之外,一直认为约翰.凡伦泰不是杀手,最后经过与贺大夫聊天和再次回到分析约翰.凡伦泰梦境分析出真正的凶手。
《爱德华大夫》作为经典的精神分析电影,里面的梦境解读是核心的亮点,很多人对此非常着迷。梦境是将在现实中被压抑下去的欲望通过凝缩、转换、移植、润饰、戏剧化或加工改造等方式,使之得以实现。所以,梦的内容与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约翰.凡伦泰因为童年的阴影双重恐惧下无法面对爱德华大夫的死亡,意识层面压抑了这些可怕的真实信息,但是都是通过梦境展现出来的。
约翰.凡伦泰的梦是这样的。“我来到一个类似大型赌场的地方,身边都是些看不清面目的人们,他们在专心地玩着纸牌。四周悬挂有巨大的布帘,布帘上画着许多人的眼睛。这时走来一个人,用大剪刀将布帘剪开、撕碎。……我看见远处的斜塔上有一个长胡子的人,当他朝我看来的时候,一声巨响,大胡子慢慢地倒下了,我看到了他穿着的滑雪板。这时我身边大赌场里的人戴着假面具,把手里拿着的可以变形的小轮子扔向了屋顶。我跑开了,奔跑时突然有一个巨大的翅膀向我压来……。”
这个梦境中这个大胡子象征爱德华大夫的话,不难看出梦境中除了约翰.凡伦泰还有一个可以的人是远处斜塔上的长胡子的人,而约翰.凡伦泰的反应跑开了躲避,潜意识表达的是害怕真正的凶手加害他产生的逃避反应。
不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分析梦境,我们按犯罪动机的角度约翰.凡伦泰其实没有杀人动机的,这也表明凶手另有其人。康斯坦丝不仅是出色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非常聪明的侦探,最终她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真凶是贺医生。
整个故事中如果没有康斯坦丝坚定的相信约翰.凡伦泰不是凶手的直觉的话,如果她没有那么执着的去探索约翰.凡伦泰肯定是要做替死鬼的。
那么康斯坦丝如何那么坚定约翰.凡伦泰不是凶手呢?故事中他们是算一见钟情的,热恋中的精神分析女医生智商为零这是里面调侃的话无情的批评着康斯坦丝的坚定。但是康斯坦丝就是那么坚定地知道约翰.凡伦泰没有杀人,故事中她判断的依据是如下。
1. 失忆症会让人失去记忆,但是不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2. 面对爱德华大夫的死亡时约翰.凡伦泰表现出的不是杀人者的仇恨而是受害者般的恐惧和害怕。
3. 通过梦的解析知道了凶手另有其人。
我非常佩服康斯坦丝的判断能力和直觉,这也让我再次感受到相比理性更加原始的真实的是情感情绪,我们的意识容易因害怕而被压抑,但不良的情绪是很难压抑的一直会莫名的出现。
情商也叫情绪智力,我们的情绪更加真实的表达着自己。有些人常常说自己过的很好,但是一直处于焦虑状态或者是不开心的状态,这也是需要值得深思的。意识层面被压抑了不想面对的事情,所以很多人的这种不开心和焦虑在意识层面体会不到是什么原因,最后把莫名的焦虑和不开心的状态认为是常态,我就是这样的或者人生就是这样的!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当你学习心理学、精神分析或者找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的时候,他们可以帮助你找到让你不开心的真凶。其实可怕的不是真凶而是不愿面对真实自己的逃避,就像约翰.凡伦泰一样一开始就是认定自己是杀人犯一样。如果你是常常都不开心的人祝福你尽快开始让自我成长,让自己活出人生该有的精彩。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