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帮助我们在面对压力、悲伤或痛苦时保护自己。但是,过度依赖某些防御机制,则会活在一座自我欺骗的牢笼里。
1. 否认:拒绝接受现实或事实。
比如:当一方出轨后,其伴侣仍坚称出轨方与第三者只是普通朋友。
2. 压抑:将痛苦的记忆、想法或冲动无意识地排除在意识之外。
比如:童年遭受的创伤被完全遗忘,直到某天被某个场景触。
3. 投射:将自己无法接受的情感、欲望或特质归因于他人。
比如:一个对同事有敌意的人,反而认为同事在针对自己。
4、合理化:为无法接受的行为或失败找借口,使其看起来合理。
比如:考试没考好,安慰自己“这次题目太难了,不是我的问题”。
5、退行:在压力下,退回到孩子的行为模式。
比如:成年人在面对压力时,像孩子一样哭闹或依赖他人。
6、转移:将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情绪转移到另一个更安全的对象上。
比如:被老板批评后,回家对家人发脾气。
7、隔离:将情感与事件分离,以冷静的方式回忆痛苦经历。
比如:描述一场车祸时,只陈述事实而不带任何情绪。
8、反向形成:表现出与真实感受完全相反的态度或行为。
比如:暗恋某人却故意表现出冷漠或厌恶。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