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朱雨辰,有的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他拍过的戏,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奋斗》中的华子,《我的青春谁做主》的方宇,《家的N次方》的楚牧,这些都是比较早的电视剧。可以说是当年的小鲜肉了。
最近凭着《我家那小子》的热播,朱雨辰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他的形象不再是当年荧幕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我们看到的是更真实的他,一个有血有肉的他。
当看到聚餐后朱雨辰把朋友一个又一个送走之后,自己一个人听着歌,抱着自己家的小狗失声痛哭“怎么就没一个,愿意留在我身边呢?”那一刻,触动了我的内心,纵使戴着明星光环,可在镜头下180的大个子就是一个无助孤独的孩子。
我们总强调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身体上、学业上、家长卯足干劲抢学区房、抢好学校、抢好老师,凡是对孩子有用的,不管好不好,都先尝试一遍。一线城市的育儿成本让很多新婚夫妇望而却步。
孩子被推着赶着,走进了社会,还未佩好剑,出门已是江湖。又随着大多数人的脚步一样,走上了爱情婚姻家庭,可是我们内心却时常感到迷茫和麻木。甚至金钱、名声、地位都掩盖不了深夜的那份孤独。
我们成长了身体、成长了见识、却唯独没有成长心灵。那个内心的小小孩还在嗷嗷待哺。
我们从来不会关心自己的感受,更不了解真实的自己。社会只教会我们如何察言观色、却从来不曾教会我们,如何去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了解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应付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伴侣,就草草找个人结婚了。对付生活就像对付一场无关紧要的考试,更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我们学会了礼貌友好待人,我们关心父母,照顾朋友,委屈藏着。愤怒憋着,应征了网络上那句话,嘴上笑嘻嘻,心里MMP。可是人是有攻击本能的啊,当我们觉得别人越过我们边界,我们会生气。可是一旦这种对外攻击被压抑了,就会转变成对内的攻击,不断地指责自己。朱雨辰不想吃妈妈每天给他炖的汤,为了不辜负母亲的爱,每次都强迫自己喝进去。想拒绝,却被母亲以爱的名义挡回来,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要背负上妈妈的欲望和执念。
因为我们的内心还没有分化,就像小孩那样,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需要承担属于别人那份情绪,承担母亲的欲望。就像小时候,孩子总认为父母吵架了,是因为自己的过程,认为父母关系好,也是自己的功劳。因为心灵没有得到滋养,等我们长大了还是沿用以前的模式,我要背上父母的情绪过日子,我要对别人的情绪负责,我不可以让大家不开心,最终只能是自己受委屈。
如果我们不去做心灵成长,不去觉察和探索自己的固有行为模式,不去发现真实的自己,面对情绪我们总是打压,面对困难我们总是以小孩子那套方式应对。可是在大人的世界里,那套方式是行不通的呀,以至于我们不断受挫。
而心理咨询的发展,就是给人心灵成长的机会。追随心理学的大牛、你会知道潜意识是如何掌握我们的生活,自我防御机制又是如何在逃避问题上起作用的。会知道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人的,自己又能如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打破现有的行为模式。会知道如何照顾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从失败的事件中获取到自我成长的养份。
有人说,我现在过得不好都是原生家庭的错,不断指责父母,指责过去不可以改变的事实。可是在我看来,学心理学,并不是找谁对谁错,而且通过我们经历去发现我们的闪光点和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