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异第六感》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叫科尔的八岁小男孩拥有与鬼神沟通的能力,但是对于常人而言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他拥有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包括她的母亲。直到一个马尔科姆的心理医生来到他身边,他因为没有治愈好一个跟科尔很类似的病人而被枪击致死,为了弥补那段伤害并进行自我救赎,跟科尔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双方都自我接纳自己成长的故事。科尔与母亲的相处与交流模式,是这部电影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亲子的相处模式。
一堂绘画课上,因为科尔能够看到超自然的现象:一个人被螺丝插死了,就把它画出来了。对于常人来说,这是不能被理解的,因此母亲的担忧都被科尔看在眼里。为了讨好母亲,他选择了自我压抑,去当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正常人,画彩虹画微笑。自己能遇到鬼神仿佛成了不能说的秘密,科尔担心一旦说出来,就会给妈妈惹麻烦。
孩子幼小的心灵其实可以敏锐地捕捉到大人的情绪,如果当被问到谁会容忍你的坏脾气,你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自己的父母。但其实孩子也是,他们爱你,所以愿意包容为了让你开心,愿意假装演戏讨好你。他们也怕你,因为怕你不爱他们,就让步并把自己的情绪埋藏在心里,选择当一个好孩子。
那内心的恐惧、内心的需求怎么办?这个时候为了保护自己,人的防御机制就开始起作用了,小孩再次掉进恐惧逃避的情绪的漩涡中去。因此父母爱发脾气,孩子就不愿意坦诚面对自己,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
如果你不相信我,你怎么能够帮我?
很多时候父母总嘴上说我信任我的孩子,可是一到了现实,往往言行不一致。中国的父母遇到问题总是喜欢不问青红皂白先把自己的孩子教训一通,却全然没有认真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以及事情的真伪,这使得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讲心里话,久而久之,这种亲子联结就会变淡。像科尔母亲先入为主的认为科尔撒谎,一而再地要求科尔承认错误,没有给与孩子一个安全的氛围,让他把内心的顾虑讲出来,直到最后母亲才明白原来自己对科尔存在那么多误解。
所以信任孩子,不仅仅是口头的表达,遇到事情更要先信任孩子,给他一个利于他表达的安全环境,再来说明对错。
最后一点值得深思的是,科尔很多次地问母亲你是不是觉得我是怪胎,母亲每一次都眼神坚定对他说:“我绝不会认为你是怪胎,永远不会。”我们在指责孩子的时候会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小错误上升到对孩子的全盘否定。这会使得孩子一遇到批评就会陷入到自我怀疑当中,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
所以父母和孩子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教会孩子,所有的批评都是对事不对人,你这件事做错了不代表你这个人没有价值。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