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人性本贪?是社会环境影响了我们的心理,还是人类天生的本性就是这样。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不同流派对人性的解释不同。有的认为是受环境的影响,有的认为是天生的。天音心理的老师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人性可贪可不贪,社会每天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2018年5月初,重庆市南山的徐先生在自家经营的休闲山庄就被人占便宜了。一对新人预订了十几桌酒店宴请亲朋好友,宴会上大家都是喜气洋洋。令徐先生没有想到的是,新人及其亲朋好友一个个走了,最后也没人结帐。相比与酒店一场婚礼要十几万,山庄的消费是一万多,这是一个“小”便宜。然而本该高高兴兴的新人为什么要让自己贪这个“小”便宜呢?
真正贪小便宜的人会有很多借口为自己开脱。比如说自己穷,说这么好的便宜自己不占也会被别人占去。看似很有“道理”的理由也不能改变行为的结果,那就是你占便宜了。理由是意识层面思考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心里好受一点,让自己更加“正大光明”地占便宜,相当于人在自我催眠。即使事情的后果很严重,但当你不断告诉自己“无所谓,“没事的”的时候,你的内心就真的认为“无所谓”了。
而回到内心深处的感受,理由再完美也掩盖不了内心对占小便宜的渴望,行为的结果说明了一切,你的内心就是想要占到便宜。如果没有上面所谓的理由,或是把上面“无所谓”的理由换成结果“很严重”的时候,比如说占了小便宜被人说三道四,万一是重要东西别人报警自己被抓。用相反的理由再说服自己,也是能够做到不贪小便宜的。所以说,想与不想只在一念之间,做与不做的结果才是反应了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贪小便宜行为的背后和人的认知有关。比如说家庭中,妻子看到有便宜的,家里可以用或是可以吃的东西都忍不住要买,但是什么时候用,需不需要用,有没有人喜欢吃的问题就不考虑了。不买心理就会不舒服,这是贪小便宜的行为,而行为背后的认知是生活就是要“节俭”。这个认知没有错,但不够理性。而对于能够理性分析的人来说,买了不需要用的东西,吃的东西也没有人喜欢吃,买了就是浪费钱,这样的理由似乎更有说服力,更有道理。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