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里面有一条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这一消息瞬间引起社会大众的热议,对于家有未成年子女的家长来说,这是一则令人开心的消息。
不少家长曾经生气又无奈地打开网页,在搜索栏中快速输入“孩子玩游戏入迷怎么办”,“怎样让孩子不沉迷于玩游戏”等等内容。和孩子商量,给孩子规定一个专门玩游戏的时间段,这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方法。然而真实情况是,每一次家长还是要大喊几次“时间到了,快点把手机收起来,不能再玩了”,孩子才会说“等我这一局玩完先”,结果自然是超时了。
80后的童年玩的是抓迷藏、跳绳子和抓石子等等,90后的童年多了看电视和玩街机,到了00后和10后的时代,电子网络游戏随处可见,随时可玩。其实,不管哪一种游戏,它们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属于团体游戏。如果游戏玩得很出色,在团体中也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这恰恰可以满足青少年寻找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的心理需求。网络游戏在满足青少年的这些心理需求方面,提供了一个捷径,只要花钱购买一些游戏道具,就可以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瞬间得到别人的关注,这就使得缺少自制力的未成年人更加沉迷于其中。
游戏赢了开心,输了生气,生气了就继续玩,为的就是重新找回开心的感觉,这就像赌钱的心理一样。这种心理,也许就是人的本性,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解释。在网络游戏中,我们的身份是虚拟的,世界是虚拟的,因此,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游戏里面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世界,这也符合了未成年人们爱玩的天性。
网络游戏里面的每一项功能,都能满足人内心的某些需求。同时,又能诱惑人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这就类似于心理暗示和催眠的作用。玩不玩游戏?玩游戏要不要花钱?看似是我们的自主选择,但实际情况是,网络游戏是一种沉浸式体验,在我们心里放松了的某一刻,我们就被游戏给控制了。成年人会如此,更何况是未成年人呢。因此,防沉迷网游,是一件不可儿戏的大事情。
此次,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通知》中强调,要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共管共治,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职责,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为了下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给予积极回应与配合。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