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业拖拉,是让很多父母都焦急万分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情:眼看着孩子一会儿动动这儿,一会儿摸摸那儿,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但是作业本上却一直是空白。你再着急上火三催四催,可惜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原本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要拖到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严重的还干脆不写了,摔下本子奋起反抗,直接和父母言语顶撞,上演一场家庭大战。
累不累?真累!父母累,孩子也累!
那该怎么办呢?为什么明明是为他好,怎么越管越没用呢?
要搞明白这一点,首先你要知道一个心理学名词: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拉时、比如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总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回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所以怎么才能让孩子听进家长所说的话呢?这取决于家长对孩子有怎样的期待。如果你经常对孩子说,“你别磨蹭了,快写作业吧!”在孩子听来,这是对他的责备、抱怨,孩子当然不愿意听,因为谁都愿意听好话,不愿意听坏话。
如果你对他说:“我觉得这次你一定能在半个小时写完作业,我对你还是很有信心的。”这会让孩子很高兴,因为你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对他很自信,这是一种鼓励,一种期望,哪个孩子不希望爸爸妈妈喜欢自己呢?所以,他会努力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去做。
不过,同样的,即使是表达期待,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同样的期待,我们的表达不要超过三次。否则超限作用就起作用,这招也就不灵验了。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