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时,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然而,很多人没能做到这一点,原因之一是有些人在追求中立客观的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将中立客观赞同于实事求是来理解。这就会对亲密关系中的沟通产生巨大的影响。你真的做到了中立客观了吗?
举个我们最常见的婆媳关系例子,当一个男人夹在两个最重要的女人中间时,无论帮谁,都会有一方不高兴。也许谁也不帮,实事求是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很多案例结果都说明,摆事实讲道理并不能很好地平息家庭风波。因为人们可能抱怨最多的,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自己是否被理解到与被关心的问题。
中立客观的态度最大的作用之一是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别人,感受别人的感受,思考别人的思考,当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之后,最终可以起到的是安抚情绪,平静心态,达成共识的效果。而实事求是则一不小心就会忽略掉个人感受来谈事情。有时候,人们并不是不能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而是事情所引起的个人情绪没有被关注到,被处理好。
实事求是意味着在处理问题时,人们必须做出选择,一个关于对与错的选择,这势必会造成一种心有偏颇的现象。做对事情的人会得到支持与肯定,而做错事情的人会得到批评与说教。可是谁又会去注意到做错事情的一方为什么会做错?谁注意到其内心的活动呢?此时我们想要保持的中立客观其实已经消失了。为什么他(她)就是这么喜欢折磨人?为什么他(她)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还要去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行为背后一定有其它我们未曾注意到的原因。
在中立客观的态度中,事情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看到行为背后的动机。真正了解了行为人的感受和想法,我们的行为和表达才有可能去顾及到别人的感受。最终才能在平静情绪之后平淡风波。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