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每一天都是在经历事情和处理问题中度过,有些问题我们不知道怎么处理,难免需要求助,有时候别人也会求助我们。相比于解决掉自己的烦恼,我们会觉得帮助别人处理他们的问题会更加容易,也更能使我们感到快乐和有成就感。或许在给予别人建议或是开导帮助的时候,我们这样做,可以获得一个好效果。
大道理的说教与人生经验的劝导,往往很难起到一个好效果。一个正在为失恋而伤心的人,告诉TA“不用伤心”,“天涯何处无芳草”等等,TA能听得懂,但还是会伤心。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处于情绪中的人们很难做到理性地看待问题,自然无法从那些大道理和别人的经验中悟到有用的收获,另一方面是成长经历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阅历不同,认知不同,身份不同等等,这些“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别人观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使TA即使悟到了,也不认可那样的内容。
所以,开导别人,不仅要抓好时机,还要说对“东西”。所谓时机就是在别人情绪释放得差不多的时候,只有当别人把自己想倾诉,想吐槽,想呐喊的东西统统像倒垃圾一下倒出来之后,才轮到我们讲话。为了帮助别人更好的释放情绪,我们也要适时给予一些简单回应,例如“嗯”,“这样啊”等等暗示别人继续讲下去的回应。有时候,保持沉默也是一种回应方式。
急于开导是因为我们急于给予别人帮助,但越是着急越容易吃闭门羹,甚至可能还会产生挫败感。只有自己沉得住气,我们的好建议,好方法才有可能被别人接收到。
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只要说对“内容”,开导的效果自然就可以看得到。这个“内容”始于我们对别人问题的理解与分析,终于别人自己的想法与决定。简单地说,我们要立足于别人的事情,帮助别人找到自己的答案,而非我们给他们答案。
如一对结婚一年的夫妻,因为每天喋喋不休的争吵而要离婚,但真要去离婚时又选择回避,不去办理离婚手续。TA可能是在伤心难过,但那是为吵架而难过,还是因为离不了婚而难过,又或是TA的难过其实是因为爱人在某些事情上的不理解与不信任。TA并不是真的想要离婚。如果我们在开导别人的时候,能够先把TA们的问题澄清清楚,那么,我们在掌握更准确具体的事件经过时,别人也能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回到现实,回归理性,梳理自己的情感。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时,就可以像打预防针一样,我们可以不让问题扩散到其它地方,只针对一个问题对症下药,这就很容易了。而现实是,有些人说自己痛,但具体哪个部分痛并不清楚,只是一种感觉,有些人开导别人时也是这样,不清楚哪里痛,就开始按照自己认为的那个痛的部位去治愈,结果自然也无效。沉得住气,找准问题,找准时机,你的理解,感同身受和陪伴,就可以帮助任何一个人。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