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里,一位爷爷手臂挂着三个小书包,他带着三个幼儿园的小孙子在等地铁。他的大声呵斥引来了一些人的注目,原来是他在训斥三个小孩子不安安静静地站着,乱摸楼梯扶手和墙壁。爷爷不停的训斥开始让我感到不舒服,似乎小孩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引来爷爷的批评,只有乖乖听话站着才能平息爷爷的怒火。
即使是父母两个人带三个小孩,恐怕也难以跟上小孩子们无穷的精力,所以特别能够理解一个老人家在外带着三个小孩子的辛苦,不呵斥也许就管不住了。不过这只是我们不懂心理学容易使用的教育方法而已。这样的教育容易给孩子造成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后果。无论是在大厅广众之下对孩子的责骂,还是对孩子的不理睬,比如说我曾经看到过在大街上,一位5、6岁的孩子大声地哭泣着,而他的妈妈已经丢下来孩子,一个人走在孩子前方5 、6米远的地方,看样子很生气,不理睬孩子。可能很多人都不曾意识到,此时孩子的哭泣是一种恐惧和无助的表现。相反的,很多人往往把孩子的哭泣与不听话联系起来。
类似的行为比如还有原本和小孩子玩得好好的,突然大人们走开了一会,你会发现孩子看着大人们越走越远,就会大哭了起来,但是如果在离开之前,我们能够跟孩子说一声“我们去干什么”, “我们很快就会回来”,孩子也许就不会哭泣了。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生活和生存全都需要依靠父母和大人们的小孩子来说,身边没有了熟悉的人,或是熟悉的人表现出不耐烦和责备的时候,孩子们就只能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恐惧和不安。
假想一下,如果把一个成年人放入到一个原始森林里面,我们不知道森林里面有哪些自己害怕的生物,或是有哪些对自己是有攻击性的动物,面对这样一个陌生和未知的环境里,也许我们不像小孩子那样哭起来,但此时我们内心的恐惧和无助与小孩子缺少安全感时内心的感受基本是一样的。
地铁里那三个被爷爷不停责骂的小孩子,他们安静了下来,乖乖地站在了一边,左右顾望,看起来他们像是屏蔽外界的信息,听不见爷爷的责骂,这样就不会对爷爷生气,也不会感到自尊受损了。然而,当类似的责骂出现的足够多次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对外界就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慢慢地,安静,内向,不说话,可能就成为了一种安全的生存方式,演变成了他们的性格。
也许有时候我们会突然地拉了一下孩子,或是突然地打了孩子一下,只是担心孩子的安危,或是为了教育孩子。但如果仔细观察,孩子们对大人们这样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的是害怕和惊吓,愤怒和委屈。此时也许我们需要反思一下,刚才的行为真的教育到了孩子,还是真的指导到了孩子,又或是伤害到了孩子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