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人生的底色,没有安全感就没有幸福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遇到事情容易退缩,在人际中存在回避和不自信的情况,无法很好的适应和融入社会。安全感的建立有一定难度,而父母的4种行为,却能轻易地毁掉孩子们的安全感,你做了么?
1、不尊重孩子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从来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命令的语气居多。遇到事情的时候,都是大人做决定,忽略孩子的意见,给孩子报什么班、交什么样的朋友、买什么衣服玩具,都是作为家长的直接决定,觉得这是为孩子好。但是这种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子的意见不重要,外界不接纳自己,自己其实是不够好的,他不再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安全感不足,自我效能感也会降低。当遇到和孩子有关的事情时,可以问问孩子的想法,参考下孩子的意见,而不是直接做决定。
2、对孩子要求和期待过高
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也是给孩子的一种引导,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但是过高的期待和要求就会给孩子产生压力,形成“爸爸妈妈并不爱我,只是爱一个表现好的孩子”的认知,孩子的内心是非常受挫的。甚至有些时候,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家长非常着急生气,让孩子感觉自己更加糟糕了。这个时候,孩子往往都会自责,觉得自己不够好才让爸爸妈妈生气,自己不是一个好孩子。他会经常约束自己,来获得大人的认可,但是内心是没有安全感的。因为只要自己表现不好,别人就不会爱我。
3、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明白大人之间的事情,所以吵架争执的时候也毫不避讳。但是,正是这种争执和吵架,在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础。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间冲突,就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恐惧,感觉自己的世界是摇晃的不安全的。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影响。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并且影响他以后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4、家长很情绪化
一般来说,妈妈比爸爸要情绪化一些,情绪很容易随着外界有强烈的波动。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妈妈可能会情绪变化无常,不按常理出牌。孩子就会不知道妈妈到底会怎么回应自己,什么时候妈妈又生气了,这种不确定的感觉让孩子小心翼翼,时刻都在观察妈妈的反应,把精力消耗在观察外界和保护自己上,而不是在探索和成长上。外界对他而言是不稳定的,是不安全的。当妈妈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足够时,能够自信稳定的时候,妈妈内心消耗降低,孩子也会有更多的安全平和的状态。
当亲子关系僵化到您非常痛苦难以忍受时不要孤军奋战,借力使力不费力,建议您及时找心理咨询机构和专业心理咨询师一起解决问题了。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