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家里吵得最多的,往往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而是一些看起来特别“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东西没放回原位、鞋子乱丢、灯忘了关、水龙头没关紧等等。这些事听起来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我们却常常因为它们和最亲近的人发生争执,甚至冷战、伤感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时候,真正让人发火的,并不是“忘了关灯”本身,而是心里的那口气。可能是你觉得自己总是被忽视、被麻烦、被累积的不满没有出口,于是,一点小事就成了情绪的“爆点”。
举个例子,你下班回家已经很累了,还要整理家务,本来就心烦,这时你发现另一半又把东西乱丢,孩子又把作业写得一团糟,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你不一定真的是在为“这一次没关灯”生气,而是在对这些重复的小事背后的不被理解、不被体谅而难过。但我们往往没察觉到这一点,只是顺着那股情绪发了火。
这就是很多家庭矛盾的本质,表面是琐事,实质是情绪。如果我们一直不处理这些隐藏的情绪,一点点日常的不满就会积压成误解、委屈,甚至是疏远。那该怎么办呢?
第一,我们要意识到,家庭不是讲理的战场,而是讲感情的地方。你可以在单位强调效率、制度,但在家里,如果你把每一次“忘关灯”都当作一次“原则性错误”去批评,就容易伤了家人的心。要知道,亲密关系中,情绪的流动比对错更重要。
第二,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当你想发火时,先停一下,问问自己,我是真的在意这件事本身,还是我今天太累了?心里有别的烦闷?如果是后者,那就试着先照顾自己的情绪,比如喝杯水、安静一下,再去沟通。
第三,要练习温和而清晰地表达感受。比如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今天我有点累,这种小事让我感觉被忽视了。”比起“你怎么总是这样”,这样的表达更容易被接受,也更有助于情绪的疏通。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些小事掩盖了你们之间的爱。生活里本来就会有磕磕碰碰,但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不在芝麻小事上消耗感情,而是在理解和包容中增进亲密。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