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
我家孩子7周岁学龄儿童专注力不够,比如上课喜欢开小差,怎么改善呢?
幼儿园老师说是上课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溜号;在培训课的时候旁听时,老师课堂互动情况比较好的,1个半小时下来他又能一直跟着老师节奏走。马上上小学了,就是不知道在哪些方面注意,有助于专注力的提升。
天音公益心理咨询咨询师回复:
首先非常感谢您提出宝贵的问题,本群一人提问题大家都学习,感谢您的奉献。从以上问题中让我感受到您对孩子的用心和爱,也有一点为孩子担忧和焦虑,希望还可以提高专注能力。
学校老师和各位家长常常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表现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
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频繁地改变注意对象。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家长描述为做做玩玩,粗心大意;对家长的指令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虎头蛇尾。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等等。
这是我们成人视角中的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现况,注意力本身就是喜欢漂浮不定的,每个人其实都会有走神的时候,大多情况下孩子年纪小注意力不集中其实也属于正常的范围。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注意集中的时间不同,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廷长。一般来说,2~3岁时专注时间10~12分钟,5~6岁达12~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可以达到30分钟以上。
如果孩子父母在场的情况下,专注力基本正常,但是平时表现中喜欢开小差、溜号等行为时可能是孩子通过开小差、溜号等行为在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这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的具体开小差、溜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少数孩子确实有注意力障碍,那怎样才能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注意力不集中”呢?
判断儿童是否有“注意不集中”,有以下需要量化的方面进行参考诊断,以下九条,每条有“从不、偶尔、经常、频繁”四个程度,来初步评估孩子的注意力情况 。
提示:请根据你的孩子过去6个月的行为举止来认真进行评估。1.不能仔细注意细节,常发生粗心大意所致的错误
2. 在学习工作或活动时,注意力难以持久
3. 与之对话时,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4. 不听从指令而难以完成或组织各项工作和任务(并非因为不能理解指令)
5. 难以完成或组织各项工作和活动
6. 逃避、不喜欢或不愿参加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工作或活动
7. 遗失作业或活动所需要的东西,如玩具,作业本,铅笔或课本
8. 因声音或其它外界刺激而分心
9. 遗忘日常活动
您说孩子上课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溜号,这说明孩子是活泼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强的。在培训课的时候旁听时,老师课堂互动情况比较好的,1个半小时下来他又能一直跟着老师节奏走。这不仅表明与老师的互动中孩子还是表现很不错的,是值得表扬。
从您提供的目前的情况而言孩子没有看出哪里有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如果上课喜欢跟小朋友讲话的情况上需要给予的指导是教会孩子界限和规则。首先需要告诉孩子学校上课时需要尊重老师讲课,注意听讲;如果孩子已经指导这个规则和制度,但是控制不了的想要讲话的时候,可能说明孩子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自己觉得有更好的更重要的事情要跟同学分享,作为家长出租耳朵给孩子,多倾听孩子在课堂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越了解具体的行为背后的原因越能清楚的指导孩子该如何应对。
孩子现在幼儿园毕业马上上小学了,我感受到您对孩子也有了更高的期望,同时希望自己能掌握更多的育儿知识和帮助到孩子,希望孩子的专注力可以更好这样他就可以变得更优秀了。对于您孩子而言,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到小学其实是新的挑战和机会,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这个过程就像第一次上幼儿园一样,孩子和家长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您希望还上了小学能注意力提高一些的的愿望,其实是自然而言的过程,因为注意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的。关于您担心孩子上了小学后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会导致不够优秀的部分,您可以找个合适的时间跟孩子讨论一下关于注意力的话题。
可以问问孩子如何理解注意力,如何自己的上课表现,家长给予肯定和称赞。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注意力这件事情上孩子毕竟在旁听课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是跟上了老师的课程的节奏的,您可以跟孩子反馈,我那天去听课发现你还是很积极主动地听课,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好好听讲,妈妈真的为你自豪!!儿子,你现在也长大了,幼儿园毕业要上小学,小学老师跟幼儿园老师相比会教大家更多有用的知识,希望你到了小学也是一样的注意听老师讲课。通过类似的反馈和鼓励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关心,也会给到孩子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的效果。
过去很多父母与孩子沟通就像批斗会一样指责和批评孩子,这种模式不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伤害亲子关系,所以当您想要跟儿子沟通之前先想想自己的交流思路和表达方式,如何表达又可以让孩子很好的接受家长的建议又增进亲子关系。
儿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由于人们很难清晰地回忆起幼年的生活,所有的回忆中都夹杂了长大后经验的处理,我们又很难和孩子们用同一个话语系统交流,造成迄今为止,人们对儿童的了解都是透过成人有色眼镜过滤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最不了解的是自己,对自己最不了解的是儿童阶段。
舒伯(D.Super,1986)认为,儿童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即使到成年期,这一角色的扮演也是整个生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儿童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具有一颗童心,透过童心看到一个世界,也用童心去解释世界,他们的行为则是童心的外现。具体来说,童心大致有以下五个特点:
1.灵性的感受
儿童是天生的“泛灵论”者,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儿童处在“自我中心期”,完全以自己的感受为标准去推导外界,儿童自己有灵性的感受,所以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灵性的。
2.好奇的探究
儿童又是天生的“探险家”。对他们来说,眼前的一切都充满了神奇,都要去探究,都想去摸一摸、拿一拿、动一动
3.沉迷的活动
儿童还是天生的“行动家”。我们说,心动不如行动;对儿童来说,心动就是行动。只要是他们自己愿意从事的活动,总是沉迷其中。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在活动时,同时能够从活动中跳出来审视所从事的活动,而是整个心身都和当前的活动连接在一起,成为活动的一个部分、一个零件、一个要素,往往进入忘我的境界。
4.非功利的态度
儿童在各种自发的活动中,目的就在于活动的本身,在于活动的过程,没有功利的考虑 。
5.处在当下
自完形治疗理论诞生以来,“活在当下”渐渐成了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指标,咨询中也对即时性、此时此地给予高度的重视。殊不知,对儿童来说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因为本来如此,他们总是处在当下,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是即时性的,总是和当时的环境与当时的感觉连在一起,过去和未来一时都没什么意义。
由于儿童总是处在当下,他们的想象和现实是不分的。
从以上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知道儿童跟我们成年人比有很多不足也有很多宝贵和可贵的地方,我觉得孩子和父母都需要相互为老师了。
最后给一些小建议:
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就能有效果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养成习惯,需要家长平时非常小心地呵护。
比如说:
1、孩子做事情时不要去打扰,哪怕孩子在搞破坏,也不要轻易去打扰他。
2、用眼睛叫孩子,先看看孩子在干什么,再开口叫孩子。
3、孩子可以自己玩,他们经常会把玩具做角色扮演,在内心导演一出出大戏。大人不要总想去参与,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看孩子自己在玩,会不自觉地过去问问孩子:你在干什么呀?或者夸孩子:你自己玩得真好!岂不知道这样的行为,已经打断了孩子的思绪。
4、允许孩子随便玩,玩具不一定非得按照设计的玩法玩,孩子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有助帮助孩子开发想象力。
5、多陪孩子看看书吧,每天哪怕十分钟,坚持一年二年三年,效果会让家长和孩子都受益终生。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讲,6~12岁是儿童心理发展塑造的黄金时期。希望步入小学的家长们更加关注和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孩子们都幸福快乐的成长。当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痛苦不堪时建议及时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比如天音深圳心理咨询中心的杨洋老师求助,祝您家庭幸福!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