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一生都在无私地为自己的孩子做奉献,他们可以包容你,宠你,爱你一辈子。能够做到以上全部内容的,永远只有父母这一角色。然而“爱之深,责之切”,并非每位父母对孩子都是保持开放的态度。有些父母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与财富为孩子铺了一条平坦的人生之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路是平坦的,但却感觉像是被父母押着在走,哪怕你已经是位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成年人,面对这样的父母,你会怎么办呢?
在面对父母“过度”的爱面前,男生与女生的处理方式还是会有不一样,男生会偏向于逃离,比如到了远方的城市工作,而女生偏向留在生活舒适圈内,生活无忧,但心理并不轻松。有些人会认为“反对了也没用,父母也不会改变”,或是“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我不想父母伤心”。明明已经是一个成年人,父母也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为什么就不敢“反抗”。
如果一个人从小各种事情都是由父母安排好,自己任何意见和想法都被父母反驳是不成熟,不可取时,只要时间足够久,人就会放弃自己的想法,哪怕当TA成年了,TA也没勇气再和父母谈自己的想法了。心理学上讲的习得性无助就是这么来的。在别人看来,这一类型的人是多么的矛盾,明明有能力,却总是在否定自己,明明可以行动,却总是以各种理由不去行动。其实,在生活中的某一时刻,TA们已经行动了。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20几岁的女生,父母要求她外出后,必须在晚上九点之前回到家。面对这一无法理解的要求时,有时候女生会故意不接父母的电话,因为她知道这是父母又来提醒她要准时回家了,她觉得很烦。不接电话,虽然不是一个最好的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方法,但这个行为已经是在向父母传递我们的情绪,只是父母需要去猜测。就像小孩子不会说话一样,只能通过哭,摔玩具,大力摔门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所以,任何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某一时刻,一定存在类似这样的行为,它说明了其实每一个都是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想让父母伤心”,“反对不会有用的”,把这些理由统统抛到一边,用另一个方式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明确自己“要什么”比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更加重要且内心会更加有力量。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