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新学习心理学知识,大家都知道精神分析技术是在心理咨询里最有深度和最有特色的。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就是鼎鼎大名的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思想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本能(或为性本能),二是死亡本能。生本能,亦称“爱洛斯”,精神分析理论术语,与“死亡本能”相对,是自我本能与性本能的结合。表现为一种生存的、发展的、爱欲的力量,代表潜伏在生命自身内的一种进取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动机性内容。而死亡本能是破坏性的。后者破坏的最终目的渴望从有机物状态回到无机状态。这两种本能虽然作用相反,但却同时并存,此涨则彼消,此消则彼涨。
一开始看到人有生本能就觉得很开心,确实感受到了自己和他人身上的那种积极的力量。但是也看到人们相互攻击和破坏,这些是因为死亡本能在作怪时就很难接受,也很接受渴望从有机物状态回到无机状态的观点。
我一直觉得物理课上的惯性定理也是作用于心理的。惯性定理说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既然我们已经出生也就是从无机物变成有机物,一直活下去应该是人的最终目标,人们确实也追求长寿。不过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有很多破坏和攻击的行为,违背长寿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抽烟、吸毒等,想想这些事情又不得不忍痛这个观点。这个死亡本能就仿佛一个定时炸弹一样,让我非常难受。
当我平静以后慢慢才接受了这个观点,也就是因为有死本能,生命才显得更加珍贵。如果人人都可以活到一千年一万年地球该多么拥挤,可能人类也没有必要二三十岁结婚生子,人类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了。
总结一下,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要点就是这么几条:
1)人内心深处有一种回归自身原初状态的欲望。这个原初状态就是有机体解体成为散在元素的状态,就是尘土。人体变成尘土的同义词就是死亡。
2)死亡本能不一定是指立即结束自己的生命。死亡本能的表现可以是直接求死的冲动,也可以是一般的有损生命质量的行为。
3)有损生命质量的行为可以是极端行为,比如受虐狂,比如苦行僧的自残,也可以是相对“接近生活”的行为,比如吸烟、酗酒、道德堕落。
4)死亡本能可以是针对自身,也可能会投射外界,表现为破坏欲望和暴力行为。
简单来讲如果你有想攻击和破坏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或行为,根源就在于死亡本能驱使。伤害自己的行为有自残、自杀等,伤害别人的方式有辱骂、打架、谋杀等。大部分是擅长伤害他人,极少数抑郁的人才会自残和自杀。
伤害他人的情况大约可以分成两种。
第一种情况是人会主动地伤害其它人。这是由于死亡本能驱使,会对外在世界有广泛的敌意,而这带有攻击性的敌意就会使人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例如突然之间出现「母亲的问候」、「妹妹的问侯」、「全家的问侯」或是不同类型的人格攻击,这种突然而又无原因的攻击性言语可算是广泛敌意的很好例子。
第二种是在被别人伤害后反击而去伤害对方。这种「反击去伤害对方」的情况是我觉得是属于自我防御,不属于死亡本能。如果超出正常的反击范围时才算属于死亡本能驱使的,比如对方只是骂你是神经病,可是你愤怒到想要打死对方,这个程度明显是超出正常范围的。这种过度敏感背后有什么原因还需要探索。
托尔斯泰说文学作品有两个题材是永远写不完的。一个是爱情,一个是战争。当你觉得自己有爱时那就是生本能在发挥作用,当你想要骂人想要攻击别人时是死亡本能在驱使。当有人无缘无故骂人和攻击你的时候你要知道对方的死亡本能正在工作,对方越是攻击的别人哪里不好其实也是说自己哪里不好,希望您看完这个文章后可以更冷静的应对别人的攻击;当自己想要挑起事件主动攻击别人的时候希望您能马上觉察到您当下启动的是死亡本能,启动死亡本能还不如多启动生本能的力量,建议您想发火时尽量换个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委屈。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