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孩子就会变得很听话。有些家长就担心,孩子尝到物质奖励的“甜头”,以后会不会经常索要甜头,会不会变得很势利呢。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可以给到我们答案。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个实验的核心内容就是,如果一个行为之后伴随着奖励的刺激,那么这种行为很可能再次出现;如果一个行为之后伴随的是惩罚的刺激,那么这种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
奖励不一定是物质方面的。比如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如果能够自己收拾玩具,家长可以给予赞许性的微笑和表扬,孩子以后也会倾向于自己收拾玩具。
如果能够按时吃饭,按时冲凉,按时睡觉,每天可以给孩子奖励一朵小红花,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上了小学的孩子,如果每天能够做一些家务,可以适当多给一些零用钱。一个上了中学的孩子,不但能够做家务,而且学习也很努力,可以适当满足孩子的个人需求。比如满足孩子需要一双名牌运动鞋。
惩罚的刺激也不一定是体罚,比如孩子不按时吃饭,那就让他饿着,等到下一顿饭再吃。孩子体会到饿的感觉了,以后就会倾向于按饭点吃饭。
从斯金纳的实验例子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奖励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手段。惩罚同样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孩子不按时吃饭,家长可以让他体会饥饿的感觉,等到下一顿再给予食物。这样的惩罚旨在让孩子明白及时饮食的重要性,以达到更好的养成良好习惯的效果。
因此,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们不要一味地给予孩子物质奖励,随着年龄的增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做的很多事是应该的,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没有奖励都应该做。而且还要奖惩结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家长们也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巧妙运用奖励和惩罚,引导孩子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远离势力等负面影响。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