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引起大众的关注:深圳26岁的林先生多年来反复肺炎,他称在自己在6岁时吞下了一个哨子。由于年少怕事,他当时没有告诉父母,一瞒就瞒了20年。期间,林先生也多次去医院检查,但是一直没能找到。这次,他又因为肺炎来到医院检查,医生在做支气管镜检查时发现了端倪。随后,医生为林先生实施了手术,顺利取出了哨子,还彻底清洗了右下肺。
这则新闻引起了诸多网友的同理心,纷纷表示自己童年做了什么事情都不敢告诉爸妈,害怕爸妈责骂。
“害怕父母责骂。”这短短六个字,涵盖了多少孩子的心酸和委屈。而孩子做错事不敢告诉父母的背后,体现了孩子脆弱的内心。
孩子做错事不敢告诉父母,是一种自卑的体现。根据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人的发展要经历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自主与害羞的冲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八个阶段,而儿童一般经历前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儿童培养主动探索世界、主动学习的能力的过程,如果成人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否定和打击,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
孩子做错事不敢告诉父母,是一种不安全感的体现。当我们犯错误或是受到打击时,我们会本能的寻求亲密关系的安慰,对于孩子而言,最亲密的关系便是父母。如果父母在孩子寻求帮助后责备孩子,无论本意是否是好意,都将对孩子造成二次打击。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清楚,孩子将委屈、错事告诉父母,是孩子寻求心理慰藉的一种方式。如果连作为最亲密的父母,都不能给予他安慰,他又从何得到所谓的安全感呢?
孩子做错事不敢告诉父母,是回避痛苦的体现。孩子做错事情时,会产生持续的内疚感。当父母给予责骂时,孩子体验到的负面情绪成倍的,他们需要承受自我带来的自我责备,还需要承担父母的负面情绪。趋于对痛苦的回避,孩子会选择隐瞒错误的事情本身,来避免父母的责骂。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知道,惩罚只是作为让孩子减少某一错误行为的手段,它不是百试百灵的灵丹妙药。一味的责骂孩子,不仅让孩子产生逆反心,也会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面对做错事情的孩子,我们需要做的是,正确指导孩子如何去处理错事,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边帮他收拾烂摊子一边责怪孩子。人无完人,我们尚且会有做错事情的时候,更何况是懵懂的孩子呢?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