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里面存在好几对关系,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夫妻关系,还有出了问题令人头大的婆媳关系。不难看出,在这些一对对的关系之中,始终都有男人的角色,他既是父母的儿子,又是伴侣的老公。可见,当婆媳关系出现问题时,男人们就承担着一个中间者角色。这个角色也是一个调和者,对于处理婆媳关系问题至关重要。
很多时候,不止是男人,任何人在处理亲近关系的问题时,都很难做到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事情,即使做到了,也很难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去处理问题。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待事情,分析问题,以及处理婆媳矛盾时,一不小心总会偏向某一方,即使我们认为自己多么有道理,多么大公无私,但话一说出口,总会引起某一方不满的情绪。而这就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有时候,中立客观并不是指我们能够正确看待事情的对与错,或是结果的好与坏。而是指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地站在双方,甚至是多方的不同角度去理解各自的感受与难处。
比方说妈妈期待自己的儿子能够娶一位不说出得厅堂,但求能够进得厨房的媳妇。然而结婚之后发现,儿子进厨房的频率比自己的妻子还要高,这样的期待落差,一层意思是对儿媳的不满意,但更重要的另一层意思是不忍心自己的儿子过于辛苦。对于小俩口来说,或许都没有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如果以自己中立客观的角度去和父母解释:“她不太会做饭,我只是去帮帮她而已”,“这没什么,我也喜欢自己做饭”等等,那就真的是在解释。换成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来看,其实只需要说“我知道你们怕我太辛苦,心疼我,想让我在家能够好好休息,但我也想做好吃给你们吃,这就不辛苦了”。
当我们尝试向父母解释什么事情的时候,你的解释是不是父母内心所需要的。如果不是,那么解释就会变成牛头不对马嘴,解释得越多,偏袒就会越严重,矛盾可能就会越激化。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对事情产生错误理解的时候也会出现。而对于与妻子的互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妻子虽然说已经是自家人,但在一个新婚家庭中,妻子是唯一一位与夫家所有人都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也很容易引起内心某些脆弱的一面。
当妻子抱怨说婚前的生活多么美好,现在的生活多么辛苦之类的话。要注意,如果真的辛苦,真的不喜欢你,为什么要结婚呢?所以这样的话,听起来是埋怨,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为家庭的付出有多么的不容易,内心是希望得到先生更多的体贴与关爱。其实夫妻互相关爱,互相理解本来就是一件应做的事情。只是有时候,人们不会直接说出你要理解我,有时候直接说出来了,也未必真的就能得到理解。因为听者,习惯于站在事情的角度上中立客观看待事情,而不是站在人的角度中立客观看待事情。这些就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助理申请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相关内容
Comment